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员查询 > 书画名家19

王虎江

时间:2013-01-09 18:31:53  来源:传媒联合网  作者:
分享到:
  

       王虎江,男,一九五二年生,现为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华夏诗联书画艺术研究院书法研究员、高级记者、“北京虎江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其书法特色不拘一格,善写楷书、行书、行楷、隶书、篆书、草书、狂草等多种书体。

        二十世纪九十年年代初,曾多次受过一代宗师启功书法大师的指导,启功还曾为其精品书法作品出书专门题了书名——《王虎江书法精品集》。经多年磨练,现已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该书法气势磅礴、刚劲有力、独有行云流水之势。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及世界华人书法艺术大赛,并多次获得大奖。作品曾在《发现》、《中华名流》《工人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刊物上发表。

  2003年,为抗击“非典”曾捐赠多幅佳作。多次受文化部邀请,出访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鉴宝》《文化访谈录》《实话实说》《东方之子》《影视俱乐部》《第一时间》《艺术人生》《简明新闻》等栏目的制作和采访。应中国集邮总公司的邀请,为2006年出版发行的贺岁金雕典藏集邮册题写书名“金犬旺财”,向国内外发行,并连续书写一万幅书法,从而创下了中国历代书法艺术史上一次书写万幅墨宝的吉尼斯记录。为此,受中央电视台记者专访,并在中央一、二、四频道,北京一、二、三频道进行滚动播放,同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晚报》、《中国集邮报》等多家报纸上进行多次连续刊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各省、市、自治区地方广播电台也连续进行播放。

  多幅作品已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国际奥委会博物馆、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及国内外朋友广为珍藏。

         王虎江是一个满口山西话的石家庄人。1955年,3岁还不记事的他随父母定居山西榆社,因此.说他是山西人似乎更加准确。

  1958年,中国发生了大跃进运动,一时间各地的大街小巷、机关厂矿的墙上,出现了大量花花绿绿的宣传画和气壮山河的巨幅标语,诸如:“人民公社是桥梁。共产主义是天堂”、 “赶英超美,一天等于二十年”等等。这年11月的一天上午.7岁的王虎江出门去耍,突然看见一个老师模样、四十多岁的男人站在凳子上,再仔细一瞅,那人正往自家房子正面墙上写着四个巨大的红色勾黑边的字,他久久看着,竟忘记了去耍的营生。

  那人低头发现了他。便问:“小孩,你看啥呢?”

  小虎江答:“你的字画的真好看。”

  那人说: “字可不是画的。这叫写美术字。是写的。”继而,见王虎江还呆站在那儿.那人又问:“你喜欢吗?”

  小虎江答:“喜欢。可你要写的字是个啥意思?”

  那人说:“五谷丰登”

  小虎江还是弄不懂这“五谷丰登”的意思。又过了一会儿.那人见他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接着说“你要是没事就给我端墨吧.我给你吃果丹皮。”

  于是.小虎江给那人端了一天红墨汁和黑墨汁,小手冻得通红,得到了两块又酸又甜的果丹皮。事情过去了,果丹皮也吃完了.但他对写字却发生了浓厚兴趣。

  1964年,1 3岁的王虎江初中毕业了.来到榆社城关公社给公社书记当通信员。究其1 3岁就初中毕业的原因,是他读书的成绩好,字写的也好.在小学两次分别跳过了二年级和四年级。 .

  当时.公社有个窦秘书能写一手好颜体字。一天下班后,王虎江在他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本颜体字帖,便悄悄拿走,看了整整一个晚上。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书法的字帖。

  第二天.他把字帖还给窦秘书时说:“这本字帖真好。”

  窦秘书问:“你喜欢写字?”

  王虎江点点头。

  窦秘书说:“赶明儿我到省城太原给你买上一本。”

  不久,王虎江得到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颜体字帖,窦秘书成了他的书法启蒙老师.痴迷 地练起了毛笔字,公社书记发现这是一个可造就的后生娃。

“文革”中不能写字的日子

  1965年5月,山西太谷国营七五三工厂(外称“国营利民机械厂"的军工企业)到县里招工,公社书记说:“你去吧.到那里进步更快。”

  进厂后,王虎江被分配到动力车间当一名车工学徒。刚干了一个礼拜,车工小组的田师傅请他帮忙出车间的黑板报,他自然及其认真的对待,这期黑板报让他在全厂一下子出了名。厂领导立即调他到厂工代会专职搞宣传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厂里的职工自然也分成了两派,王虎江毛笔字写得好,自然就成了一派群众组织写大字报的“主力队员”。其实,对于十五六岁的他来说,对大字报的内容并不在意.群众组织领导要他写什么都行,而每天拿着毛笔在纸上尽情挥洒是很开心的事情。这段经历和他的恩师启功先生十分想象,只是启功先生没有他日后经的凶险。

  随着两派对立情绪急剧升级.一天晚上,另一派组织的人抓走了王虎江和另外两个同伴,他被蒙住双眼进行审问和拷打,一宿过堂8次,中间被人用长矛猛刺大腿,流下来的血凝固后把脚粘在了地板上。天刚亮,抓他的人又把王虎江等转押到太谷中学,三个人被捆在了二楼的柱子上。

  被捆在柱子上后,王虎生想起前不久看的一本《毛泽东自传》的印刷品,上面讲到:毛泽东有一次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后,他咬断捆绑的绳子逃走的故事。于是,王虎江也趁看守的学生去吃饭的机会,咬断绳子,救下两个同伴,三个人翻身跳下二楼,一瘸一拐地向不远处的部队营房狂奔求救。没跑多远背后射来了子弹,两个同伴一个被击中大腿,另一个脚部挂彩,他们依旧忍痛跑进了营房的大门,得到了治疗。

  半个月后.王虎江躲进了山西农学院的一座大楼。没想到,一天上午8点,“七五三”厂另一派组织向这座大楼发射了五六发“82”迫击炮弹,他隔壁的房间被一发炮弹击中……这种炮弹正是他们工厂的新产品,是为当时的“抗美援越”生产的。此后十几年,王虎江经常在梦中被吓醒.他忘不了那种近乎于被炮弹击中的巨响和恐惧。

  王虎江又逃走了。这次他藏到了在晋中地委工作的姨妈家。

  1968年7月23日,中央发出了要求群众组织实行大联合的通知,厂里两派群众握手言和,安排他在厂教育科负责职工培训教育工作。在这段东躲西藏的日子里.几乎丧命于武斗的王虎江没有写毛笔字,这是他练书法几十年的唯一中断。

图书馆、新华书店里的意外发现

  能够重新练习书法使王虎江既兴奋又舒畅,他意识到每日练书法已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当时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拜一位书法老师,求得高人指点。但这个想法,在当时又是极不现实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文革”带来的“文化休克”,现象早已殃及全国各个角落,在日本书法界,已经有了“书法艺术已在中国消失”、“书法艺术的重点已经转移到日本”的说法。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王虎江练习书法就是个自学。然而,仅凭一本颜体字帖又是远远不够的,写正楷字只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他想到新华书店买上几本行书、草书、隶书、魏碑、篆书等字帖,这无异于白日做梦。当时的书店只卖《毛泽东选集》之类的政治书籍。如何进一步学下去?学什么?他陷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困境,内心十分焦灼。

  1970年9月,他在厂职工子弟学校图书馆查看图书时,突然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两本字帖,一本是被称为狂草祖师爷的唐代和尚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另一本是岳飞书写的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两本字帖静静地躺在图书馆地角落里,无人问津,但对王虎江来说确是价值千金的宝贝。从此,他在几年练习颜体的基础上,每日通过字帖与怀素大师对话,刻苦学习怀素的狂草书法。

  1971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78岁生日.全国各新华书店统一发行红太阳系列图书。这天,地处偏僻的太谷县新华书店刚开门,王虎江就挤了进去,他特别意外地买到了仅有的一本《毛主席诗词36首手书本》,令他欣喜若狂,深深地爱上了毛主席的书法——毛体书法,在自学书法的道路上找到了真正的老师。

  从此,王虎江开始苦练怀素和毛体的狂草书法。

  一段时间后。他深深认识到:学练怀素毛体书法是一件十分艰苦、十分不容易出成果的事情。怀素和尚的狂草成就、毛主席的毛体书法成就.就像两座令人家望而生畏的奇峰,后来的习练之人不是如何超越,而是如何更加接近峰顶.如何写出自己的特色。做到这点需要不断的感悟和持之以恒的刻苦习练。他准备用15年到20年实现这个目标。

获得全国书法大赛大奖

  在王虎江苦练怀素狂草、毛体书法的同时,他还在“另一条战线”——习练自己风格的行草书法。

  1977年,王虎江调到晋中地区工会工作,同时兼任晋中地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一干就是12年。此期间,他先后考入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和中国工运学院本科班上学,并担任了班长和学生会主席,顺利完成了专科中文专业和本科劳动保护专业的学业。

  与此同时.他还实现了自己书法生涯的第一个飞跃。1985年秋,在晋中地区书法展上,他的一幅少字行书作品“山花烂漫”,获得了二等奖.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书法比赛,此前十几年他一直在默默苦练。晋中地区一位八十多岁姓李的书法家的作品同获二等奖,老先生看过他的“山花烂漫”后说:“你好好练吧,你会成功的。”

  1986年,在全国职工书画展上,他的另一幅少字行书作品“虎踞龙盘”获得二等奖;1989年,他的行书作品《翰墨飘香》获庆祝建国40周年全国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

对于毛体书法的理解

  1988年,山西省举办书画、摄影作品大赛,王虎江用仿毛体写了一幅毛泽东自作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参赛,拿这样一幅作品参赛颇有些投石问路的味道,没想到一炮打响.获得了二等奖。此时,他已经36岁,苦练毛体书法也有17年了,终于得到了省内书法界的认可。

  如果说.此前他练毛体书法出于一种爱不释手的心态,那么,这次获奖更坚定了他一定要练好毛体的信念。

  多年来,王虎江对毛体书法和怀素狂草进行了反复比较研究。他认为:毛泽东的草书和祖师爷怀素的草书相比,既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怀素的狂草“如走龙蛇、飞动圆转、神采飞扬",毛体书法则有传承有创新。

  而要评价毛体书法,则首先要解决对毛体书法艺术产生和发展的认识问题。毛泽东从8岁入私塾学写字到83岁逝世,不管在学生时代,还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和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年代,他始终酷爱书法艺术,并进行了深入的潜心研究,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分之一。

  在学生时代.毛泽东曾刻苦习练过晋唐楷书和魏碑.从而具有了扎实的楷书功底,也使其在后来学《二王帖》、习《孙过庭书谱》时得心应手。据说,毛泽东一生收集的字帖有六百多种,阅读过的四百多种,他对怀素的《自述帖》、《论书帖》、《苦笋帖》等名贴读不厌,爱不释手。同时,他还博采众长,常读《草书要领》、《草诀百韵歌》、《标准草书范本干字文》等,加上他常年勤学苦练和做为革命家、军事家、领袖、诗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身上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气吞山河的胸怀、气魄,这些特质反映在书法创作中,就形成了“气势磅礴、纵横潇洒、斜正呼应、错落有致、自由驰骋、一气呵成、独具一格”的毛体书法特点。

  例如:毛泽东1962年4月24日书写的自作诗《七律.长征》,就是他书法成熟期的扛鼎之作,在这幅竖式横幅正文56个字的长卷中.布局开阔而有气势,疏朗自然而跌宕起伏,极为切合原诗的史诗般的情感内容。在书写技巧上.他充分发挥了草书写意性的特点,其墨色的浓枯变化,运笔调峰的转换,提按疾徐的节奏,处处得心应手精妙娴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特别要提到的是书写“三军过后尽开颜”时,他把“过”字写的高大神奇,紧接着用连笔飞白的笔锋顺势而下,又回笔而上再飞白直转一落到底与“后”字紧密相连,三军将士欢庆胜利的欣喜跃然纸上,写出了神韵。

学习毛体书法贵在形神兼备

  毛体书法是我国现代书法艺术的一朵奇葩。其主要分为:自作诗、古诗词、题词题字三个部分,其中,最有艺术价值的是毛泽东手书的自作诗部分.诗的思想意境和草书韵味相得益彰,堪称千古一绝。

  应该说,不少人都习练过毛体书法,但是,有的人苦练若干年只能做到形似.而要做到形神兼备就太难了。

  为了学习掌握毛体书法的神韵.王虎江首先要求自己像了解一个朋友那样.熟知毛泽东一生生活、革命实践的内容.了解他围绕某一作品的趣闻故事.从多个角度把握一代伟人的脾气秉性和喜怒哀乐.反复体会毛泽东创作某一作品的历史背景;其次,对所能搜集到的毛体书法作品.从美学的角度逐字逐篇分析,在临写中不断体会他书写每幅作品时的心境,使用笔墨的习惯。以及运用不同技巧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

  久而久之,王虎江不仅牢牢记住了毛体书法作品中的谋篇布局、每个字的写法、相同字的不同写法,还像练气功“得气”、“开天目”一样,能够思维流畅地进行临写,最后做到在谋篇布局、字体结构、笔墨浓淡疏密上有所变通。这样写出的仿毛体作品.读者一看便知是毛泽东草书的风格.再看又有一些书法布局和处理技巧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些变化是合理的。

  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从词的内容到书法形式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词大气磅礴、景色非凡、寓意深刻、纵横八方,被柳亚子誉为千古绝唱:其书法“江山如此多娇"这6个字写活了全篇.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秀丽,写出了精气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9个字点破了全篇的主题,达到了墨舞龙腾的最高境界。

  《沁园春o雪》也是毛泽东书写得最多的自作诗,生前先后书写了8次之多。人们最常见的、发行量最多的是横纸竖排.每行10个字左右的作品。对这副作品.王虎江临写的最多、感受最深,一气呵成从不停顿。一天,他兴致极高.书写这首词时改成了横纸竖排,每行5个字左右.这种窄长的横幅是毛泽东生前从没有写过的形式。

  “新版" 《沁园春o雪》写成后,他拿给一些朋友看,大家都说改得好,很有创意。一是,打乱了原作品的布局,有字体大小的变化;二是,布局虽有变化,但毛泽东的书法神韵不变;三是,虽然毛体字的间架结构不变,但随着书写布局的改变又有了新的风格。这一改,意味着王虎江仿毛体书法已经有了创作的成分,绝非狗尾续貂。

  有朋友调侃发问:“不知道毛主席老人家对这样改动有没有意见?”

  王虎江说:“我想老人家是不会的。学习毛体书法最重要是体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一代伟人指点江山、气吞山河的胸怀。正所谓“飞龙走蛇书心画。

  几年来,在三次全国性的仿毛体书法大赛上,王虎江每次都夺得第一名。

不负恩师教悔出版仿毛体精品集

  为了更好地学习、发展自己的书法艺术,1993年王虎江调到北京海外人才研究会主办的《发展》杂志社工作。直到1999年,王虎江习练书法基本上是自学,字帖就是老师。

  1999年8月,当代书法泰斗启功先生在北师大讲授书法课,王虎江特意到场聆听,他被一代书法泰斗平易近人的态度和深厚的书学素养所折服,决心拜启功先生为师。

  9月9日.经朋友介绍,王虎江带着新写成的六幅仿毛体书法作品和自己风格的书法作品来到启老的办公室求教,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站在一旁。不料,启老看过六幅仿毛体书法作品后十分欣喜,当即对王虎江说:“你可以出版一本仿毛体书法的书了。”并乘兴当场题写了《中华仿毛体第一人o王虎江仿毛体书法精品集》、《王虎江书法精品集》两本书的书名,和“北京虎江书法艺术研究院”的牌匾。

  启老特意说道:“你准备出书时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在毛体字的间架结构上,你还要进一步熟练;第二,在熟悉毛体字的基础上你要揉进自己的风格,但毛体整体的风格不能变;第三,临写毛体书法时,飞白部分要尽量按照原样;第四,毛体字有两大渊源.一是怀素的狂草,二是郑板桥的书法.这两者你千万不要写混了;第五,要持之以恒地写下去,不要飘飘然;第六,抓紧时间.争取在5年内完成仿毛体作品全集,要无愧于仿毛体第一人呀……" .

  随后.启老还对王虎江自己风格的书法进行指点。他说,你的书法很流畅,但是,你必须要练出自己的风格,不能跟着别人走.一定要把仿毛体和自己的风格区分出来。这样你也会成功的。

  王虎江听后顿开茅塞。他诚恳地说:“启老.我很早就喜欢您的书法了,我想拜您为师。”

  启老听后不紧不慢地说:“你要是喜欢学,就来吧。”

  此后三个月,王虎江每逢周日准去启老那里学字。他至今念念不忘这段经历,他说: ‘启老一代书学泰斗,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2005年3月.王虎江经过5年苦练,终于准备好了《王虎江书法精品集》的全部232幅作品.其中包括仿毛体书法精品8幅,形式包括独字书法、少字书法和多字书法。王虎江拿着书稿清样来到启功先生的病榻旁,请恩师过目审稿。启老看过清样已经很累了,他躺下缓缓地说:“毛体字和你自己的字写的都很好。”

  3个月后,93岁的启老谢世。恩师叮嘱的“毛体书法精品集”还没有出版。悲痛之余,王虎江继续刻苦习练毛体书法

  2008年8月8日,王虎江又经过3年的苦练,终于出版了《中华仿毛体第一人o王虎江仿毛体书法精品集》,从恩师题写书名算起.已经过去了9年,他的仿毛体书法已经达到了形似神似兼得的境界,他觉得这才是恩师当年要求的水平。

  这本精品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先生作序,共有整整100幅仿毛体作品,包括了毛泽东的自作诗、古诗词、题词题字的全部精品。

  沈鹏主席在序中写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当前书法界不少人的浮躁心态,有的背离传统.胡写乱画,有的追赶时风,急功近利,有的以丑为美,颠倒黑白,有的互相吹捧,抬高身价等不良风气,而王虎江则与其相反,他的可贵之处是老老实实做学问,扎扎实实练硬功.按照书法发展规律去继承、去创新,由于他的刻苦专研,不懈努力,才换来了今天可[1]喜的成功。"

  沈鹏主席还说: “正如启功先生所说,王虎江仿毛体书法其功底深厚,字字逼真,步步到位,气势恢宏,韵味十足,栩栩如生,龙飞凤舞.云雾翻腾,堪称中华仿毛体第一人。” 这与“毛泽东本体书法真可有真假难辨之势"。

  王虎江却说.我学习毛体书法还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刚刚学到了一点皮毛,我要继续刻苦的学下去,把仿毛体这门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让这一枝独秀的艺术之花越开越艳,常开不败。 这就是,1958年11月,那个在山西榆社为人痴痴地托了一整天墨汁的小男孩的故事。五十年后,王虎江成了一个成绩斐然的书法家。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