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民族宗教

在这里,读懂“民族”的内涵

时间:2014-06-14 07:28:54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邵明亮
分享到:
  
   4年前,当我走进西南民族大学时,完全没意识到“民族”这个词汇将带给我什么。

  如今,即将迈出学校开始另一段旅程,我为自己曾经的选择自豪。在这里,我曾跟藏族、彝族同学学跳民族舞,与羌族兄弟一起抚平地震带来的创伤,同维吾尔族同学推心置腹地交谈,和壮族妹子分享五彩糯米饭……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我收获了各族兄弟姐妹的友谊。

  在这里,我体会到了民族大家庭的独特魅力。在没进入西南民大之前,我这个来自山东的汉族小伙儿对民族的概念知之甚少。当第一次班会同学们自我介绍时,我才发现身边竟然有那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从此,我们在一起学习,为集体的荣誉而奋斗。

  文艺班会上,同学们争相表演本民族的特色节目;寝室里,不同民族的室友轮流教我们说几句少数民族语言;在专业课上,同学们交流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放假回来后,室友们共同分享从家乡带来的特色美食;临近毕业离别,互道一句各民族的祝福赠言。民族高校,不仅为各族师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平台,而且为各族师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平台。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2010年9月7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被两艘日本巡逻船撞击。这一事件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在西南民大,各族师生一致强烈谴责日本暴行。记得那年国庆节的零点时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出了“祖国母亲生日快乐”、“钓鱼岛是中国的”等口号。那是我第一次跟少数民族同学共同分享国家、民族的概念。那一刻,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无论哪个民族,无论来自哪个地方,我们都是中国人,同属中华民族!

  当谈到昆明、乌鲁木齐等地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不同民族的同学都态度鲜明地表示谴责。恐怖事件并没有让不同民族之间产生距离,相反,我们更加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常常发生观点碰撞,甚至出现激烈的辩论。但当面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话题时,我们的观点一致、旗帜鲜明。我们深刻地感到,少数民族和汉族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大家相互离不开。

  在这里,我发现了民族文化的宝藏。身处民族高校,接触最多的就是丰富、灿烂的各民族文化。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为我们的视野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多了一些独特的人生体验。老师曾告诉我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民族高校、民族地区的各种资源展开学术研究,就可以开辟一条有特色的研究之路。

  2013年寒假的一次课外实践,点燃了我对羌族文化的热爱。那次到羌族地区调研,让我认识了羌族经历的灾难和羌族文化急需保护的现状。随后,我成功申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课题项目——《大众媒体与民族地区文化传承研究——以川西羌族聚居区为例》,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今,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对民族文化就此埋下了“欣赏的种子”。在接下来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中,我还将继续保持对民族文化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努力挖掘民族文化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民族高校和民族地区的生活、学习经历,让我的人生变得无比精彩,不仅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也让我对“民族”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想,无论将来我从事什么工作,都不会忘记自己与“民族”结下的不解之缘。因为,它已在我心中埋下种子,并生根发芽。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