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民族宗教

道教圣地:金兰山顶的人文渊源

时间:2014-08-08 10:09:10  来源:信阳网   作者:
分享到:
  

    金兰山顶,镶嵌着一口不被人注意的清水悠悠的古井。

    孔子真的在井旁歇息过?还住下讲过学?还研读过《易经》?也许据说只是据说。夏季风显然已从千年前吹过来了,金兰山显然已屹立了千年!古井或许就是弟子们当年为师傅布道讲学而掘成的,那样的话,四百年的井史显然矮下去了许多。这些真的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金兰山的人文渊源因为孔子,因为古井,因为传说,因为庙宇才得以彰显厚重,才有如今的游人如织!

    手牵高高耸立的山风,站立在山的顶尖为寺庙呐喊:道非道,非长道!我似乎瞬间顿悟:此山非山也。孔师傅,山为何不是山?

   虔诚地俯身于据说特聪明灵验的井口,轻轻地捧喝一口沁凉的山泉水,似乎舒爽的不仅仅是身子,额头滴着汗的情趣霎时敏捷飞升,思绪折腾得心灵瞬间翻越千年!多少人喝过了这井里的水?将军、官员们不曾来此喝过?百姓甚至龌龊之人不曾来此喝过?其实,他们喝水时怀揣的莫不是同样的希冀,只是下山后散开的人们怎么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遭遇?以至于同生死的战友竟是同路而不能同归?无所不能的孔老夫子此时不语了,怕是也难以回答我吧。

   喝过了聪明泉,再屈一膝阳光,并和屈膝着的石阶一同正襟危坐,耐下性子与教人不悔的孔子对话,与《易经》嶙峋的金兰山对话,与白须飘逸的道者对话。哈!还是与同游的人们对话吧,这才真实到可以触摸。山脊高峻险恶,脚底却溪弱泉瘦,瞅一眼刚出差回来的太阳,真不知从哪儿说起才好。

    也许,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金兰山有多高,意念就有多远;意念有多远,意志就有多顽强;意志有多顽强,挥舞的镰刀就有多锋利;挥舞的镰刀有多锋利,红色的歌谣就唱得多嘹亮!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