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历年北海禅院禅修营的《当代信仰观察》系列开示中,禅院住持明贤法师曾强调:“当前大陆汉传佛教的最大问题——依然还是生存!” 表现之一,就是大部分佛教信众严重缺乏信仰“常识”。北海禅院于日前正式落成“宗风碑”、发布“宗门心法五要”——从直陈信仰常识、到直取大乘精髓、到直击实修下手处——是为北海禅院在简别时势因缘之后,以正见在堂、大乘在握之姿,所开显出的当代信仰图景。
![](http://www.mzb.com.cn/res/Home/1408/140825541.jpg)
明贤法师青海湖畔开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北海禅院住持明贤法师于青海湖畔,开示“宗风碑”与“宗门心法五要”(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正见在堂:北海禅院宗风碑——“教启中观,行归法眼”(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http://www.mzb.com.cn/res/Home/1408/140825544.jpg)
大乘在握:北海禅院宗门心法五要——“不忘初心、不变随缘、不念旧恶、不请之友、不忘念”(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始于正念,归于初心:五个“不”连贯起来的大乘修行之路(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8月12日,骄阳日照中天,青海湖浩瀚当前,数十位参访学子俨然而坐。天时地利人和之际,明贤法师庄严开示北海禅院宗风碑——“教启中观、行归法眼”,继而首次公开阐发宗门心法五要的核心意涵——“不忘初心、不变随缘、不念旧恶、不请之友、不忘念”。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文化中心王晓宁于开示结束后赞叹道:
“作为国内主流媒体眼中‘最美禅修营’的举办地,北海禅院实至名归——不仅美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情,更美在其开显般若正见的恢宏、铺述生命大道的壮美!”
明贤法师现场开示节选:
一、“宗风碑”之正见在堂:以“中观”印证见地之究竟,以“法眼”检验传承之合法性
“不要让禅宗,尤其是当代人的禅,离开了般若。大慧宗杲禅师说:‘般若者,禅之异名也’。般若就是禅的另一个名称,因此可以说:教启中观,就是教启般若;教启般若,也就是从教法思路方面说明以禅为根本、以佛性为根本。”
“行归法眼,就是在禅门五家宗派中,选定法眼宗作为实践和行持的指引方向。法眼宗是一个鉴别种种宗门流弊的宗派。它严格运用思想简鉴的方法,回归到六祖大师指示的‘何期自性,本不生灭’的大道上去。它可以承载大量文字,但也可以直击省去大量文字、豁破形式之后的核心教义。”
“六祖慧能大师的不立文字,在中国的文明史上起了一个消化作用,使得跨越历朝历代而积累起来的各种文化精髓运化、诸经全活,中国的社会、文化、宗教由此满盘皆活。但不要认为禅宗是不读书、不讲文字的。如果禅宗要讲文字,可以讲到极致——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禅宗的历史文献在诸多佛门宗派中是最庞大的。而如果不讲,就可以一字不留、彻底放下。这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手段和运用。”
“教启中观、行归法眼——北海禅院人一贯奉行的都是这种精神。谈修行、谈见地、谈文化、谈价值,都在这条线上。”
二、“宗门心法五要”之大乘在握:佛口亲宣的五个“不”所连贯起来的大乘修行之路
“不忘初心不请友,不念旧恶不变缘。心不忘念佛亲教,法轮再转无别传!”
“总体说来,这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宏观纲领。当然,对每一位修行者来说,自然也是最为核心的修行要义。甚至就形而下而论,也是大乘佛教价值观指导之下的做人原则。假如能够牢记这五条,相信大乘在握!”
“现在这个时代,假如让你花三十年时间深入教海、研习经藏、批阅梵典,这个条件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的。因此,我们现在需要提炼大乘佛法的要义,以便在这个生活碎片化的时代,也能有所掌握。”
“我们所求的菩提道,其根本元素都在我们的世俗基础生活实践中,一点点去打造,一点点去改变,一点点去实现。不需要脱离庸俗生活另外去寻找菩提道,菩提道要基于我们的现实状况。你找到了,就是‘不变随缘’之后‘无有余法可求’,一切都是现成的。这一点恰恰跟法眼宗的宗义完全符合。”
“以不忘念、不变随缘、不念旧恶为基础,《维摩诘经》里的这个‘不请之友’,是从内在(心理)的构建向外拓展、向外完善到对他人的帮助上去了;由内向外,就成为了一个帮助他人的契机。怎么帮助别人呢?如果能够平等地,在关注自己的生命状态的同时,对他人的生命也有同等水平的关注,你就会做‘不请之友’。”
“这些核心的大乘要义就像一个线索,以‘始于正念’贯穿起来,成就了我们能够行走在宽阔菩提大道上的勇健愿力。我们的菩提功德,就像一颗一颗散落的冰葡萄,再由这个‘归于初心’贯穿起来,就可以一颗连着一颗吃得很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