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民族宗教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燕赵大地百姓家

时间:2014-08-15 09:58:27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记者 侯志华
分享到: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充满活力
   

  清晨时分,在河北保定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踢毽子的身影。男女老少,或三五成群轮番上阵,或一人单独玩耍,个个踢得投入。踢毽子这项回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古城保定成为最普及的健身项目。
   

  78岁的退休回族老人张大爷是“铁杆”毽友。在竞秀公园的中心广场,只见毽子在他的脚上翻飞,其弹跳自如的身姿让人难以相信他已年过古稀。张大爷告诉记者,他每天踢毽子已坚持了十多年。“别以为踢毽子只是用脚,其实腿、眼、脑等多个部位都要用,是一种既方便又效果明显的锻炼方式。”由于坚持踢毽,张大爷耳聪目明,身体硬朗。
   

  言谈间,只见不远处有一位踢毽子的中年男子。毽子一会儿从他头上飞过,一会儿又从他腿下飞出。倒打紫金冠,雄鹰展翅,一个个高难动作,让人眼花缭乱。一位大妈告诉记者,这位名叫白贺成的毽友是近几年毽友界的新星,他在前不久举行的保定市花毽大赛上获得了计时和耐力两项冠军。
   

  河北省民宗厅文教科技处处长李春波介绍,目前,保定有很多支花毽队,有名的如化纤厂花毽队、火车头花毽队、四八二厂花毽队、乐凯花毽队等。毽友们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各有绝活。
   

  二贵摔跤,是一种民间道具体育舞蹈,由传统体育竞技“乔相扑”演化而来,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作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品牌,二贵摔跤项目曾连续7次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表演项目一等奖。记者在隆化县看到,花甲之年的传承人王大中仍然精神焕发。他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普及二贵摔跤。这些年,他带出的徒弟有200多人。
   

  除了踢毽子、二贵摔跤,河北民间还保留着许多传统体育活动。比如,珍珠球,原名“采珍珠”,是满族球类传统项目。此项目民国初期失传,1980年丰宁满族自治县开始进行挖掘整理,1991年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木球,又称“打卯球”,是回族传统球类项目,清乾隆时期传入承德回族聚居区,1991年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此外,宽城背杆、猴打棒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重点保护和扶持。

四大举措推动民族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作为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1981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工作座谈会之后,河北省把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健康水平,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务来抓,民族体育事业由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一是积极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到目前为止,河北全省共挖掘、整理了珍珠球、木球、花毽、二贵摔跤、霸王鞭、宽城背杆、猴打棒等近百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表演项目。许多项目得到推广和普及,已经成为各族群众强身健体的日常运动。
   

  二是在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力培养人才。2002年,在河北省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截至目前,共招收培养了满、回、蒙古等各民族学生200多名。此外,河北师范大学、承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衡水学院等院校,也开设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如今,这些学生已成为普及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骨干力量。
   

  三是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不断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和表演水平。从2004年开始,河北省共建立了21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各训练基地逐步完善了训练计划和规章制度,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
   

  四是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逐步走向制度化、社会化。1982年,在沧州市举办了第一届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此后,分别由保定市、隆化县、涿州市、秦皇岛市、承德市、张家口市举办了第二届至第八届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4年一次。通过定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力地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农村、牧区进入学校、企业和城市,成为群众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如摔跤、花毽、武术等,还作为河北省的强项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了优异成绩。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