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民族宗教

内蒙古文化惠民:为群众幸福指数加码

时间:2014-08-24 11:49:15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刘惠 李丽 王磊
分享到:
  

  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的目标方向,内容涉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文化建设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自治区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着力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并紧扣文化惠民主题,不断为群众幸福指数加码,让城乡居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服务,一幅文化惠民,和谐发展的崭新画卷正渐次展开。

  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8月2日,记者来到内蒙古图书馆,看到这里的自习室坐得满满的,借阅图书的市民很多,许多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在图书馆里看书,还有不少小伙伴结伴而来,大家静静地坐在一起看书。市民张春艳说,她平时特别喜欢读书,经常到图书馆借阅书籍。以前,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每年需要收取少量的费用,从2011年开始,这里就免费对外开放了,借书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了。今年,内蒙古图书馆还将开启“24小时”模式,将首次引进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放置在流动人口密集区,读者不再受图书馆地域和馆舍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借阅、归还、查询、预约。这是我区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2008年,内蒙古博物院、纪念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2011年,我区“三馆一站”实行免费开放,这场由政府买单的文化盛宴吸引了大批观众涌入公共文化场馆,一时间,原本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博物院、纪念馆、图书馆一下子变得人声鼎沸,节假日参观博物院等文化场馆也成为市民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这些公共文化场馆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内蒙古博物院在固定陈列展览的基础上,还推出了民族礼俗、礼仪演示活动,通过民族歌舞、民族服饰、马头琴等表演和敬献哈达礼仪展示等活动,让观众现场体验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内蒙古图书馆,还能经常听到名家讲座。

  公益演出深入群众

  在不断创作本土优秀剧目的同时,我区继续开展公益演出活动,开拓演出市场,实现文化惠民,促进优秀艺术作品走出去。

  自治区建立了演出季制度,在夏季、元旦、春节期间举办艺术院团演出季,推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低票价或免费文艺演出,探索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新途径,扩大演出受众面和覆盖率,逐步形成惯例和制度,让群众享受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文化惠民;并组织开展公益性演出活动,继续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慰问演出,组织三级艺术院团下乡演出全年不低于5000场以及与有关部门、院校合作,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推动内蒙古演出院线建设,组织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演出交易活动,推动更多优秀剧节目走出去。

  由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主办的“周末大舞台”是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惠民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呼和浩特市建设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的活动之一。 “周末大舞台”安排的节目种类多样,既有传统剧目《闹元宵》《二人台对唱》《杜十娘》《楼台会》等,也有音乐会和民族歌舞专场,观看演出年龄50岁以上者,前100名持有效证件可以免费观看。

  据记者了解,今年由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打造的《周末大舞台》已经全新改版,开始面向广大市民征集优秀节目,市民报名参选的作品形式不限,声乐、舞蹈、器乐、相声、小品、健美操等均可参加。参选作品无表演人数限制,个人和组合皆可。努力实现零门槛参与,让老百姓成为舞台上真正的主角,市民可以到呼和浩特市公园东路民族美术馆报名参加。

  “周末大舞台”2014年全年演出分为四季,第一季为相声专场,第二季为少儿剧目,第三季为晋剧、二人台等传统剧目,第四季为健身操、广场舞的演出。

  市民李鑫是一位街舞爱好者,并且组建了自己的街舞团队,他告诉记者,最近正在为上“周末大舞台”加紧排练,想展现街舞的活力,“其实街舞并不是年轻人才能跳,我觉得,街舞应该是阳光、健康、充满活力的,参加‘周末大舞台’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街舞,认识我们!”李鑫说。

  据自治区文化厅艺术处处长田永东介绍,全区的乌兰牧骑也活跃在群众身边,今年将在通辽举办的第六届乌兰牧骑艺术节,将在全区举行40余场惠民巡回演出。

  “过去在对岸瞭哥哥,泪蛋蛋抛进清水河;如今想亲亲咱不怕,想得不行就打电话……”65岁的农民王二仁用漫翰调演绎的歌,逗得村民笑得前仰后合。这是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文化大院开展活动时的一幕,谈及在乡村中的文化惠民措施,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的文化大院是文化惠民多项措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土默特右旗,简称土右旗,地处自治区中部、呼包鄂“金三角”腹地。土右旗人民在旗委、旗政府的领导下,挖掘传承敕勒川文化的博大内涵,形成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是土右旗一张亮丽的地方文化“名片”,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遍布全旗的文化大院,成为全旗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道亮丽文化风景,土右旗依托当地深厚的二人台民间艺术基础,挖掘和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在农闲时,农民放下锄头变成了演员。

  地处河套地区东端的土右旗地肥水美,农闲期较长。前些年,因文化娱乐活动匮乏,赌博、酗酒、迷信等活动盛行。正当政府发愁时,当地出现一个有趣现象:爱好文艺的村民经常凑到一起吹拉弹唱,乡土曲调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旗政府经调查摸底,从2005年起,为有场地、有人员、有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农家给予扬琴、四胡、笛子等乐器资助,并授予“文化大院”牌匾,对业绩突出的文化大院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全旗的文化大院分为坐腔大院、剪纸大院、民俗文化大院、科普文化大院、二人台戏曲文化大院等。

  记者在苏波盖乡美岱桥村文化大院看到,几间平房内保存了代表农耕文化的各种工具和当地民俗民风介绍,相当于一座小型农耕文化博物馆。文化大院则以科普教育为主,村民可在大院学习研讨科学种田、养殖等知识,通过网络销售农副产品。有的文化大院已发展成农民剧团,其中白光保文化大院和梁利军文化大院经常组团赴邻近的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以及晋、陕两省演出,年纯收入100多万元。农民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传播先进事迹、科技致富、婚育新风的节目,不少农民还出版了自己演唱的光盘,成为农村革除陋习、倡导和传播主旋律的有效载体。

  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以及陕北、晋西北等地的政府庆典活动或民间红白喜事,经常在土右旗请戏班子,其文艺演出团队已成为周边地区所依赖的文化娱乐百宝箱。

  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

  “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行不安坐不宁情态缠绵……”8月5日,记者刚走进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街街道办事处兴安南路社区,老远就听到社区文化活动室里传来的独具韵味的京胡伴奏和那经典的京剧唱段。

  兴安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利英说,社区里的京剧票友很多,他们没有较好的固定活动场所,兴安南路社区居委会便为他们开办了京剧班,每周二、周四下午,社区文化活动室专门供京剧票友表演、切磋。

  京剧表演者们虽然没有戏装,没有脸谱,仅一身普通的衣服,几件简单的乐器,但也把《红灯记》《沙家浜》等一段段著名曲目演绎得韵味悠长。在京剧班的票友当中,有不少成员是资深的京剧演员,有着很好的京剧功底。票友班成立至今,已吸引数10名社员加入,也有很多业余爱好者爱上了京剧,在表演时,他们为唱好一句唱词,会邀请老师教上半天。

  当天,记者又来到麻花板社区文化活动室,看到这里摆放着乒乓球桌、麻将桌和休息椅,老人们来来往往,非常热闹。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近年来自治区加大了投资力度,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苏木乡镇文化站和嘎查村文化室建设,加强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

  在今年的“两会”上,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就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阐述。报告要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和管理,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项目,继续做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

  搭建本土电影播放平台

  8月6日,额尔古纳市哈萨尔广场一派热闹景象,游客、市民聚集在这里,享受着凉爽的夜晚。在广场的一角,人们或坐或站,正在观看电影《南征北战》,一位看电影的市民说,广场上每天播放一部电影,将持续3个多月。这是我区流动数字电影为群众播放公益影片的一个场景。

  目前,我区各个盟市旗县有1000多台流动数字电影播放设备活跃在农村牧区。在第十一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民族电影展映周期间,内蒙古电影集团旗下内蒙古民族院线与内蒙古星河院线通力合作,进一步扩大了民族电影展映的范围。其中,农村牧区126个放映点,放映场次共计560场;民族院线22家加盟影院联合乌兰恰特电影城公益放映电影共计115场,覆盖全区12个盟市、102个旗县。

  “院线建设是内蒙古电影事业发展繁荣的基础。2010年,为了满足全区电影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和文化需求,内蒙古电影集团设立了内蒙古民族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星河农村牧区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家公司所建设的民族院线和星河院线构建起了我区城乡电影播放格局。”内蒙古电影集团负责人臧志君说。

  民族院线业务总监薄建新说,2010年之前,我区并没有民族院线,电影市场被国内的一些起步早、规模大的院线所控制。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建设自己的电影发行格局,为我区自主拍摄的民族影片提供播映阵地,内蒙古电影集团开始建设民族院线。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民族院线覆盖了12个盟市,全区已经有40家影院,96块银幕。2014年上半年,民族院线的票房收入已经近千万,完成了全年任务的半数份额。

  “民族院线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没有实现远景目标。打造几家千万元票房收入的影院,是今后几年我们努力的方向。”薄建新说。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