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民族宗教

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文化之悟空佛牙流转记

时间:2014-08-24 11:49:45  来源:东方圣城网  作者:
分享到:
  

  悟空佛牙,现存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余尝据佛牙上书“东府”二字以《东府佛牙》考证之。史书典藏或曰“北宋佛牙”、“熙宁佛牙“、“咸平佛牙”等均指此“悟空佛牙”。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发现佛牙之说不下十数起,佛牙之谜更加扑朔迷离。十余年来,悟空佛牙在汶上,神异之迹不可悉数。有所感悟,因成此篇,名曰《悟空佛牙流转记》。请方家指正。

  佛牙东来,当推唐僧悟空。《大正藏》卷五一收录《十力经序》即《悟空入竺记》载:上都章敬寺沙门悟空,俗姓车,字奉朝。唐天宝九年(750年),天竺(印度)罽宾国派使臣诣唐,意愿归附。次年,唐玄宗派中使内侍省张韬光前往安抚,悟空时任左卫之职。取道安西,经疏勒、葱岭、乌苌国等于天宝十二年(753年)二月到达罽宾国王冬天居住地健驮逻国。张韬光在交付唐朝赐给罽宾国王的信物后启程回国。悟空因患重病,无法随行。病愈后,誓心归佛,投三藏法师舍利越魔出家(757年),时舍利越魔宝掌释迦牟尼佛牙。悟空在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759年),周游巡礼,在那烂陀寺住了三年(764—767年),为忆君亲,拜辞恩师,再三方允,遂携舍利越魔三藏赠送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和梵文贝叶经,历尽艰辛,于贞元六年(790年)二月回到长安,将佛牙舍利及译经进奉禁中。上敕授壮武将军兼试太常卿,住京师章敬寺。《宋高僧传》有《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记述略同。

  悟空佛牙系文献详记中使自天竺求来东土的唯一一颗释迦牟尼之佛牙。

  贞元十年(794年),佛牙移入大庄严寺新修的佛牙宝塔供奉,有圆照撰《新修大庄严寺释迦牟尼佛牙宝塔记》详述其事。

  日本高僧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述了在上京亲瞻佛牙事。

  会昌四年(844年),唐武宗崇道,大肆灭佛、毁寺逐僧,敕不许供养佛牙和佛指。佛指舍利于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归葬法门寺。佛牙至此隐匿。

  《宋高僧传·唐京兆西明寺道宣传》或曰:道宣律师于西明寺夜行,遇一少年,自称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有佛牙宝掌已久,俄授于宣——事关“神授佛牙”,始末不见史载,姑不妄取。

  五代佛牙复出。《册府元龟》卷五二记: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西京左右衔僧录可肇等实佛牙至关,宣付汴京收掌,牙遂由洛至汴。

  有宋一代,自太祖、太宗以降供奉佛牙事频见于史载。《释氏稽古略》记宋四代皇帝迎请佛牙事及三朝御制《佛牙赞》,有“烈火煅试,晶明坚固,光彩夺目”,逢旱灾,“祷于禁中,随时大雨”,“舍利隔水晶匣出如雨点”等灵异事迹的记述。

  如此则北宋之有佛牙说不谬。

  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记述:熙宁中,予察访过咸平(今开封通许),是時刘定子先知县事,同过一佛寺,子先谓予曰:此有一佛牙,甚异。予乃斋洁取视之,其牙忽生舍利,如人身之汗,飒然涌出,莫知其数,或飞空中,或坠地,人以手承之,即透过,著床榻,摘然有声,复透下,光明莹彻,烂然滿目。予到京师,盛传于公卿间,后有人迎至京师,执政官取入东府,以次流布士大夫之家,神异之迹,不可悉数。有诏留大相国寺,创造木浮图以藏之,今相国寺西塔是也。

  《梦溪笔谈》非传奇志怪小说家言,乃沈括的亲历记闻。沈括对天、地、人、事、物的记述是抱着审慎态度的,从不妄言。与沈括不同人脉关系的同代王鞏所著《闻见近录》(以记载史事真实著称于《四库提要》),其中记载这颗佛牙,也是以充滿了神迹开头,神宗時迎入禁中为完结:

  咸平县僧藏佛牙一株,其大两指许,淡金色,予尝请而供之,须臾舍利自牙中出,初如露,巡行牙上或远数十步,求者辄得。

  由此可更加确立《梦溪笔谈》记录的确凿可*性。值得注意的是:古今学者对沈括“异上加异”的佛牙记载,均视而不见,彻底沉默。

  胡道静(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沈括事略》考证:熙宁五年(1073年)九月壬子,沈括出使按行汴渠,察访过咸平当在是时。依此说,佛牙当于熙宁五年迎至京师。

  《宋史·王安石传》:熙宁二年(1070年)至七年,王安石第一次拜相执政,实行变法。《续资治通鉴长编》有记:熙宁二年二月,作东、西二府以居执政;王安石有《壬子偶题》诗,自叙“熙宁五年,东府庭下作盆池,故作”——《梦溪笔谈》所记东府执政官实指王安石。《释氏稽古略》记:安石少时,喜共僧论。中年丧子,顿悟无常。罢相后,奏施金陵旧第为佛寺,神宗赐“保宁寺”,即后世所谓“半山寺”。王安石一生起居清简,一如比丘,自称半山居士,佛学著作有《楞严经解》等——王安石乃虔诚的佛教徒。至此悟空佛牙为王安石宝掌毋庸置疑。佛牙上墨书“东府”二字亦当荆公手迹。

  1994年太子灵踪之塔维修,意外发现地宫。出土储存佛牙的石函上有铭文记载:郓州中都(汶上)县郭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1074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支、舍利数百颗。今以自备及有施主将到者,以金为棺、以银为椁、以石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葬于当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时大宋元丰四年(1081年)二月二十八日刻记于此。

  时京师有嘉王宫。《宋史·宗室传》有记:熙宁四年徙赐赵“君页”嘉王。赵“君页”乃宋神宗幼弟。司马光《涑水记闻》载:介甫(王安石)初参大政,(大臣)章辟光上言 “岐王、嘉王不宜居禁中,请使出居于外。”太后大怒,告诉神宗 “辟光离间兄弟,宜加诛。”辟光扬言 “王参政教我上此书……”王安石为此辩解不已,——佛牙由东府“流布士大夫之家”乃至易主而为嘉王宫藏,顺应势理。《宋史·宗室世系》:赵世昌乃太祖皇帝五世孙,封洋州侯,与神宗赵顼、嘉王赵[君页]是堂兄弟,——赵世昌于嘉王宫求得佛牙舍利,合乎情理。至于迎入禁中以至大相国寺建西塔藏之云云,并不影响佛牙的流转。

  悟空佛牙流转到中都(汶上)记载清晰。

  太子灵踪之塔地宫墙壁有墨书记:政和二年(1112年)三月十五送葬佛牙舍利。唐玄奘曾在天竺亲瞻佛牙并在《大唐西域记》中记:佛牙,其长寸余,广八九分,色黄白,质洁净,或至斋日,时放光明。汶上发现的佛牙从形质色泽上均与玄奘记载的释迦牟尼佛牙,也就是悟空佛牙相印证,且神异之迹不绝(非本文研究范畴),是独一无二的佛教至高圣物。且入葬规格是最高级的十三级佛塔和金棺银椁,除佛牙舍利尚有三百余颗佛舍利子,并陪 “捧真身跪姿菩萨”等举世无双的佛造像同葬,如法如律。然明显法事匆匆。概入葬之际适逢徽宗崇道灭佛,徽宗所为略如武宗。且宋辽不睦,金人崛起,战争燃眉。佛牙入葬15年后,金灭北宋,中都沦陷(金改中都为汶上,延用至今)。之后史籍中断有关悟空佛牙的记载。

  悟空佛牙来踪去迹,历历可考:佛牙由悟空于唐贞元六年(790年)自天竺携来大唐上京长安,进入皇宫禁中,四年后于大庄严寺造佛牙宝塔供奉;唐武宗灭佛,不许供养佛牙,佛牙隐匿不明;至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佛牙辗转至汴;沈括于熙宁五年(1073年)观瞻佛牙于京畿咸平,有人迎至京师,执政官王安石取入东府,又转御弟嘉王赵[君页],供奉嘉王宫中;宗室洋州侯赵世昌于熙宁六年(1074年)二月于嘉王宫求佛牙来中都,后于宝相寺造塔,政和二年(1112年)三月十五藏之;公元1994年3月15日悟空佛牙现世。

  悟空佛牙东来中土讫今凡千二百十五年,唐宋两代佛光普照,后逢乱世隐埋八百八十二年不为人知,今逢盛世,大放异彩,将仍供奉于九百余龄太子灵踪之塔,永垂不朽云。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