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民族宗教

民族节庆:选项之外的答案

时间:2014-09-05 14:18:11  来源:民族时报  作者:范春艳 余 明
分享到:
  

     节日的祭祀、歌舞和狂欢,能让人们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触摸到捏塑本民族样貌和灵魂的远古之手,让“我是谁”的答案愈加明晰。于是,在云南这样一个月月过节,天天过节的地方,做一个追赶节日的人似乎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近年来,人们也在为云南民族节庆应回归其原本面目,越原生态越好;还是交给市场运作,成为经济助推器而争论不休。前者还是后者?云南的民族节庆在这道选择题里,似乎避不开这两个答案。然而,认真思考之后,云南还是试图寻找一个选项之外的答案,并做出探索——深入挖掘节庆文化内涵,保持并提升民族节庆的生命力。

     民族节日的云南特色

     窃以为,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歌舞之乡”等一系列的称号里,应该加上一个“节日王国”的牌匾,或独有,或共有,一年十二个月,云南月月都过节,正月花山节,二月刀杆节,三月有三月街,泼水节、火把节、新米节、葫芦节、……在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者陈永涛看来,这种时间上的前后相续和空间上的点面结合,是云南民族节日经济的发展基础之一。

     而对这里的人们来说,节日的意义不止于此,它还是四时更迭中不可缺少的标记,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有的节日是为了祭祀祖先、神灵,重申本民族起源、迁徙、战争等的历史与文化,例如佤族的司岗里、纳西族的三多节等。有的节日为青年男女提供恋爱契机,同时也祈求丰收,例如白族的三月三、壮族的花街节等。有的则事关农事节气,例如开秧节、荞菜节、新米节等。

     各种节日不仅串联起各民族重要的文化、生产活动,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大理三月街、泼水节等节日还成为了多民族共同的庆典,铭记着云南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感。

     大理三月街在唐代时本是祭祀观音菩萨的节日,明清时期已经成为“百万金钱似水流”的商贸大会;当代,白族、藏族、纳西族等每年都自动自发在三月街上相聚。孟连过泼水节期间,傣家人邀请拉祜族、佤族、汉族等“宾弄赛嗨”(世代相交、团结互助的朋友)一起庆祝,共尝美食,共商发展大计。

     节庆活动的喜与忧

     民族节庆是云南“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的重要平台。每年借着火把节、泼水节等契机,各地都会举行大型的贸易、招商等活动,直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把火点燃节日经济。今年火把节期间,石林在传统的彝族特色活动外,签约协议总投资76.98亿元人民币,外资2000万美元。

     在西双版纳,今年与泼水节同时举行的第十七届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吸引了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美国等多个国家344家企业参展,开幕当天即签约190亿元人民币。4天就完成了11049万元的交易额。

     同时,节庆也是各地旅游业大爆发的热点。据统计,今年“五一”,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期间,沧源接待游客7.9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32.91万元。石林火把节期间有超过10万人次的游客参与了火之狂欢。

     然而,随着民族节庆越来越热,也有观点认为经过包装之后,一些传统节日内容单薄,形式变味,沦为旅游项目,呼吁民族传统节日应该回归原生状态,越原生态越好。市场化运作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节庆带来的经济效益究竟是抹杀了民族文化,还是带来了民族文化自豪感……人们争论不休。

     两难之外的选择

     是回归原生,还是交给市场,云南民族节庆似乎走到了一个岔路口。然而,无论选择其中任何一个,其利与弊都在天平两端摇晃,难以衡量。这两个选项之外,是否有第三条路?

     陈永涛认为,在遵循市场规律,合理编制节庆发展规划的同时,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并培养旅游节庆专门人才,壮大志愿者队伍,也许能帮助云南节庆旅游达到规避弊端、兼得优势的目的。

     “节庆旅游是以举办地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充分展示举办地的历史传统、人文风俗、人文精神,重点应放在对举办地缘由文化的挖掘和创新上,只有这样,节庆旅游才是有生命力的。”

     民族节庆原生的文化内涵才是市场运作的基础,源头有活水,市场之路才走的长远。在深挖民族节庆特色文化内涵这一点上,学界和业界达成了默契。

     德宏州在今年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动、鼓励各种形式的旅游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各种节庆赛事和开发民族演艺产品,增强旅游娱乐和休闲功能,丰富旅游内涵。

     大理州则围绕佛教文化,南诏文化、剑川文化等特有文化资源,全面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巩固提升了三月街、石宝山歌会、开海节、核桃节、巍山祭祖暨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和文化旅游品牌,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文化两大市场共同繁荣。

     深挖文化内涵,就像蝴蝶扇动的翅膀,带来的效应比想象的还要可观。这个选项之外的答案,消除了一些不合时宜的现象,追赶节日的旅途不仅增添远方来客的快乐,云南人也能把城市形象塑造、地方经济振兴、区域知名度提升、第三产业催化、特色文化传播等放在另一道多选题的选项里吧。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