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民族宗教

早然木的民族团结故事

时间:2014-09-12 19:34:28  来源:哈密日报  作者:
分享到:
  

  从新疆职业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早然木·帕孜,先后从事过代课教师、服务员、企业白领等职业,但最终她却选择了最辛苦、最忙碌的社区工作。大家都很好奇:“是什么原因让她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机会,选择考取公益性岗位,留在社区工作呢?”



听到这些疑问后,早然木·帕孜笑着对我说:“在社区的工作经历让我成长,各族居民的深情厚谊令我难忘,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我也很热爱我这份工作。”



  “他就是我们家里的一员”



1998年,早然木·帕孜的家里多了一位特殊的小成员,让这个家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小弈杰是早然木母亲当保姆后照顾的第一个汉族孩子,刚被送来的时候只有6个月大。孩子乖巧的样子让早然木欣喜不已,从那一刻开始,弈杰就正式成为早然木家中的一员。不仅母亲喜欢宝宝,走哪儿带哪儿,早然木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外出上学,最让早然木挂心的,就是这个“小不点”。每次放假回家时,早然木总是迫不及待地赶回伊吾家里去,且手中大包小包的都是给弈杰的礼物,不是衣服就是玩具。只要有空,她总是一字一句耐心地教弈杰说维吾尔语——“好”是“亚克西”,“饭”是“塔玛克”……一教就是三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3岁多的弈杰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而且会演唱木卡姆片段,真是不可思议。



这一切,让大家感受到了早然木一家对孩子浓浓的爱。虽然弈杰要上幼儿园,不得不离开早然木的家,但小家伙还总是隔三岔五都不忘跑去看看这家的亲人们。这特殊的一大家子和和睦睦,让人羡慕不已。



  “只要居民需要帮助,我都会全力以赴”



家住在伊吾镇温馨小区7号楼的维吾尔族大妈阿加汗·努尔病瘫痪在床,因其他子女都在外地打工,身边只有一个女儿照顾。得知这一情况后,早然木只要有空,都会去她家帮忙照顾,陪她聊天、帮忙做饭。家中安灯泡、换螺丝等小事,她更是义不容辞。阿加汗·努尔对我说:“6年多的时间里,早然木早已成了我们家里的一份子,她就像我的亲女儿一样照顾我,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如今,本来就忙碌的早然木又担任了社区里的全程代办员,更忙碌了。谁家需要申请低保,谁家的自来水坏了,谁家两口子吵架了……都来找她帮忙,找她评理。鑫苑小区1号楼楼栋长陆美珍对我说:“上次,我的手臂脱臼了,行动和生活很是不便。早然木得到这个消息后就主动过来帮我,帮我做手工艺品出售。她非常热心,办事也很认真,我们都很喜欢她。”



早然木用她辛勤的劳动和付出换来了居民的喜爱。现在的她走在大街上,总会遇到热情的各族居民邀请她到家里去做客。



  做民族团结的“星星之火”



为了更好地和各民族居民沟通,早然木刻苦学习汉语。她对我说:“要学好汉语,就要敢于张开嘴大胆说。我刚开始学汉语的时候,语句都不通顺;单位的同事、社区的汉族大妈、大姐们从来没有笑话过我,这让我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现在的早然木,不仅自己可以讲流利的汉语,还成为了社区双语教学的老师,教汉族同事讲维吾尔语,教少数民族同事说汉语,忙得不亦乐乎。



工作之余,能歌善舞的早然木还成为了社区的文艺骨干。她总是耐心地教社区的汉族大妈们唱歌、跳舞、排练节目。早然木对我说:“看到大家这么信任我,我觉得苦点累点无所谓。”



“有句话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也要做民族团结的火种,将各民族居民之间的深厚感情传递下去。”早然木这样朴实的一句话,让我记住了这个性格开朗、为人真诚、乐于助人的维吾尔族姑娘。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大家诠释了一个社区干部对社区各族居民深深的感情。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