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民族宗教

湘西,建州六十周年时建成小康社会

时间:2014-09-12 19:40:01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记者 李寅
分享到: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并就如何搞好扶贫开发、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等作了重要指示。湘西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叶红专:习总书记离开湖南的第二天,湘西州委、州政府就召开了全州领导干部会议,详细介绍了习总书记视察湘西州的相关情况,原原本本地传达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如何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做出了初步安排。各级各部门通过层层召开会议、深入宣传宣讲等形式,掀起了学习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热潮。各行政村、社区通过观看电视新闻、召开村民大会、编唱民族山歌等形式进行传达学习,把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传递到千家万户。

    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一致认为,习总书记亲临湘西州视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脱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族干部群众的深情关怀,必将成为湘西州加快发展、加快脱贫的里程碑。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一定要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深怀感恩之心,不甘落后、苦干实干,早日甩掉贫困帽子,让生活过得更好。

    我们遵照习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示要求,在全面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湘西州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今年3月,召开了州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部署,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州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责任分工、保障机制。

    记者:习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调研座谈时指出,要根据群众愿望和当地实际,一条一条地研究解决问题,不搞“栽盆景”,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全面推广。目前,湘西州是否已经探索出了相关经验?

    叶红专:我们遵照这一指示要求,制订了《十八洞村2014—2016年建设扶贫工作总体规划》,思路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二是统筹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三是注重抓好教育素质扶贫。

    记者:当前,湘西州扶贫开发还存在哪些主要困难和问题?

    叶红专: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底子薄、发展差距大。2013年,全州GDP仅为全省的1.7%,财政收入仅为全省的1.5%。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73.6%,其中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仅为51.4%。

    二是扶贫攻坚任务艰巨。2013年,全州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全国的61.1%、59.1%,全省的70.3%、62.8%。按照国家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测算,全州尚有71.76万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偏远、地理环境相对恶劣的中高海拔地区,扶贫成本明显增大。尤为堪忧的是,越是贫困地方,越是贫困户,越难以让他们的后代接受良好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性增强。

    三是基础设施仍然落后。虽然大通道基本形成,但目前国家、省上没有在湘西州规划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湘西州在新一轮发展中又将被边缘化,成为高铁“盲区”;州内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存在“断头路”现象,特别是旅游道路连接不畅。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低。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完善,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比较突出。

    五是要素制约比较突出。投融资平台建设滞后,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同时,土地、电力、人才等制约也很突出,特别是人才短缺,全州在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万余人,仅占总人口的1.5%,本科以上学历人才不到30%,高层次人才不到5%,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管理人才尤为缺乏。

    记者:湘西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是什么?

    叶红专:我们计划到2017年建州60周年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贫困发生率减少到15%左右;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贫困发生率控制到4%以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0万人以内,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