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民族宗教

柳州市博物馆成“民族文化教育基地”

时间:2014-01-25 08:34:38  来源:南国今报  作者:谢永辉
分享到:
  

  昨日,柳州市博物馆正式被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授予“民族文化教育基地”牌匾,成为广西首家获此称号的博物馆,这也是对柳州市博物馆多年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展陈布置多出精品
  
  如今的柳州市博物馆,是于2007年7月改扩建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的,迄今为止共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并多次接待国内外领导嘉宾。柳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达6.5万多件,拥有5大常规展览,在自身建设、规模、展陈水平上,已成为西江文化经济带地市博物馆的龙头,也是柳州的文化地标之一。
  
  2006年,经时任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甘霖牵线搭桥,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的单勇教授,将自己毕生收藏的2.8万多件古生物化石悉数捐给了柳州市博物馆。博物馆对古生物化石进行整理和修复,布置了全场景开放式展览——“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及柳州史前文化陈列”,辅以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从5亿年前到5万年前的生命旅程。在这里,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高3米、长23米,高4米、长9米的两具大型恐龙化石。
  
  从2008年开始,博物馆确定了“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及柳州史前文化”、“柳州民族风情”、“鹅之山兮柳之水——柳州历史文化”、“古代青铜艺术”、“古代扇面书画艺术”5大常规展览。
  
  2007-2008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柳州市博物馆“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奖”先进集体荣誉。2009年,“生命之旅”主题陈列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制作奖”。展览的精品化、多元化将更多参观者吸引进了博物馆。到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11万人次,递增到2011年的83万人次。
  
  今年,博物馆又联合专业公司创作了《古生物化石参观游记》FLASH动画片。动画片设定以一家人参观柳州市博物馆为主线,以趣味性、故事性、生动性为主题引领观众视线,以FLASH二维动画进行制作,通过生动有趣、轻松幽默的人物对话和优美真实的场景画面,带领大家一路畅游博物馆。该作品在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大赛当中被评为优秀作品,成为惟一获奖的广西作品。
  
  全景展现民族风情
  
  柳州是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除汉族外,还有4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2%以上。柳州市博物馆的“柳州民族风情”展厅面积1460平方米,布展面积2268平方米,是全馆最大的展厅。该展览全场景式展出了“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被誉为柳州民族风情的“四绝”。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的文物工作者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和当地人同吃同住,收集、整理、抢救了大量民族文物。“柳州民族风情”展厅展出的一些老银饰、用土布织的老民族服装,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展厅中,仿照各个民族的建筑原貌,建造了吊脚楼、砖房等风格各异的建筑。展厅中间,有一座近20米长的侗族风雨桥,作为通往另外半个展厅的通道。这座风雨桥建于2007年5月,是由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平岩村杨似玉主持,30名侗族工匠(“墨师”)历时90天完成的。
  
  侗族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神奇之处在于:整个建筑不用一颗钉子,“墨师”们没有图纸,就靠着在一些竹签上做记号,先造一个小模型,然后“放大”建成一座座风雨桥和鼓楼。柳州市博物馆风雨桥是按照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和桥形制1:1建造,全部选用三江县本地上等木材,由两千多构件组成。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没有一颗铁钉,全用榫卯连接,结构牢固,卯接缜密,体现了侗族木结构建筑营造的高超技艺。
  
  今年上半年,“柳州民族风情”展厅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和展示手段。如新增了“壮族牛车接亲”、“侗族戏台”、“苗族坡会”、“瑶族爬楼”等场景,参观者可以走进侗族木楼,里面有穿戴整齐的“侗家人”围着“火堆”抽烟的生活场景,楼下还摆着侗族百家宴的满桌“饭菜”。现场还有一个“幻象成影”展示区,通过特殊设备将4个传统节日的影像投射到实景模型当中,参观者可以看到“侗族大歌”、“瑶族上刀山下火海”、“苗族接亲”、“壮族扁担舞”等虚实结合的“3D电影”。 
  
  机动展览广受欢迎
  
  柳州市博物馆的其他常规展览同样有看点,展出了西周时期青铜角形器,齐白石、张大千扇面书画等一大批珍贵文物。
  
  2009年初,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除古生物化石展外,其余4大常规展览都已免费。今年截至目前,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数超过86万人次。自2007年以来,博物馆还不定期举办各种机动展览(以摄影展、书画展为主),现已达100多次。今年已经举行机动展览18次,接待参观者41.5万人次。博物馆还与学校开展联动,从小学到大学,全市多所学校在博物馆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博物馆也走进校园举办义务讲座,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柳州历史。
  
  鉴于柳州市博物馆在民族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研究,文化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决定将柳州市博物馆确定为“民族文化教育基地”,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教育和服务功能,为传播民族优秀文化、保护民族文物发展,团结和教育民族发挥积极作用。中组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名誉会长赵宗鼐等领导及自治区、柳州市有关领导,参加了昨天的授牌仪式。仪式结束后,赵宗鼐一行还参观了“柳州民族风情”等展厅,对展陈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