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社,可以说是日本人寄托精神信仰之地。日本数万大大小小供奉着不同神灵的神社,遍布日本诸岛,大到占据整座山头,小到街头巷尾的一座石龛,五花八门。日本的神社也不仅仅是祭祀往昔“英灵”之地,它至今仍然与民间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尽管我们对日本靖国神社深恶痛绝,但毕竟它只是日本数万神社之一,它深具的军国主义色彩在其他神社身上并未显现太多,还有很多神社体现着日本文化与其宗教信仰的内涵,作为邻居,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日本的神社文化。
神社的起源
"神社"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周代的《墨子·明鬼》,意为"祭神的地方";"神宫"一词,始建于《十六国春秋》,意为"祭神的宫殿"。据研究表明,日本神社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住宅中的神灵祭祀场所(主要指天皇祭祀祖先神的社殿)演变而来,另一种是由郊外祭祀神灵的道场转变而来。
关于神社的社格,在日本平安中期的《延喜式》(由醍醐天皇命令藤原时平等人编纂的一套律令条文)中就明确地提出了官币社和国币社的地位。其中,官币社是接受神祇官(日本处理神道事务的官员)币帛的神社,国币社是指接受国司(日本古代地方一级行政单位令制国的行政官僚)币帛的神社。长历三年(1039)后朱雀天皇制定的法规中写出了全国最重要的二十二社:伊势、石清水、贺茂、松尾、平野、稻荷、春日、大原野、大神、石上、大和、广濑、龙田、住吉、日吉、梅宫、吉田、广田、祗园、北野、丹生、贵船。
所以,即使是神社,也是有所区分、呈现等级的。与皇室渊源深厚的称为"神宫",以地区信仰为核心的称为"大社"(如出云大社、春日大社等),一般的则称为"神社"。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大神宫"、"宫"、"社"的称呼。战后,神社脱离国家管理,社格制度也被废止,所以现代不存在社格。
神社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要数继承奈良时代的样式及手法的伊势神宫。随后受佛教样式的影响,出现了春日大社之类的在外围建造回廊和楼门的神社。日本全国最出类拔萃且分布最广的要数流造,其次是春日造。一般而言,称为大社的神社都拥有各自固有的样式,而且据说在各地周边就分布着各种样式的神社。
神社,可以说是日本人寄托精神信仰之地,如今,日本数万大大小小供奉着不同神灵的神社,遍布日本诸岛,大到占据整座山头,小到街头巷尾的一座石龛,五花八门。日本的神社也不仅仅是祭祀往昔"英灵"的地方,它至今仍然与民间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神社与民间信仰
明治维新前因佛教盛行,神道教只处于依附地位。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巩固王权,将神道教尊为国教,是为国家神道,成为明治政府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
一般时候,人们参拜神社以表示对神的尊敬,并祈求祝福。在特殊的日子里更会有很多人去神社参拜,比如:新年、日本儿童节以及其他节日等。根据日本传统,新人们会在神社里举行婚礼;新生儿出生几天后也会被带到神社去祈福。
日本的神社民间信仰与中国的庙宇民间信仰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中国的庙宇信仰,是以祖宗崇拜为基础的,所以不管是祭拜妈祖、关公、财神,还是玉皇大帝,信奉的对象都是人格化的神。而日本的神社信仰,是以万物有灵论为基础,拜的是神灵化的万物。从高山、大树、奇石、瀑布、海洋、田地、太阳、火、雷、各种动物到祖先的神灵,都可以成为祭祀崇拜的对象,所以,日本的神道教有"八百万神"之说。
人们到神社去,一般是先在神社前的水池边用一个长柄木勺净手,然后到屋脊两边翘起的神社拜殿前,往带木条格的善款箱里扔点零钱,把手拍几下,合十祈祷。有的拜殿前还挂有很粗的麻绳,祈祷者摇动几下,撞得麻绳上的风铃发出响声。祈祷者除了上了年龄的老者,也有不少情侣祈祷终身幸福。神社的拜殿里,看不见祭拜的对象,各个神社最典型的标志物,就是"鸟居"。"鸟居"是一种木制的门型牌坊,造型很简练,在神道里象征着神界和人界的划分,走过鸟居,就是进入了神界。
神社与日常生活
据资料表明,各种神社的活动据说一个地区一年最少举办一次,这种文化习惯已经传承了上百年。庆典上各个神社都会把自己的镇社之宝--神龛请出来。神龛有点像中国戴元顶盖的香炉,很讲究,戴金挂银,有龙有凤,有各种神灵的造型,特别精致。神龛大小不一,重量也不一样,重的有几吨,轻的也有几百公斤,还有供儿童用的几十公斤的。大多数的神龛都是由人来抬的,在抬神龛的人群中很难找到年老者,大多是较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为了避免踩伤,大家穿着五指软底袜子,这样也不容易摔倒。因为他们不仅仅是抬着走,还要配合指挥做着高低起伏、左右摇摆的高难动作,有点像中国的舞龙。最热闹的要数八月的深川八藩祭,人们抬着神龛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东京,在几个繁华街上巡游,街上人山人海,各支队伍喊着号子,竞相比着技艺,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这时,旁观的游人不时向巡游队伍泼水,也因此使这个祭奠获得"泼水节"的称号。各地神社举办着各种各样的神事,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说,每年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节,这一天父母要带着七岁、三岁的女孩和三岁、五岁的男孩到神社去祈愿,为孩子讨个平安福运;日本人结婚,多到神社举行婚礼;有病,有灾,也多到神社占卜;兴建土木、自家盖房也到神社请神主保佑;日本人很务实,遇到了烦心事,考大学,找工作,恋爱,结婚,也都到神社去抽签,如果得了上上签,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感觉心安理得;即使求的不是上上签,认为只要系在树上便可免去灾祸。
总之,日本人认为只要去了神社,求了神便可以保身、保平安,所以与神社有千丝万缕的,割不断、切不断的利害关系。参拜神社很现实,就是为祈求神主保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神道与神社,已经渗透到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日本人与神社有着不解之缘。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采写)
原题:神社与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