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48小时 抢得大年初一头柱香
今早(1月31日)7点,在阵阵的钟声和袅袅的青烟中,成千上万名民众以到雍和宫烧头香的方式开启新年的第一天。市民王先生守候48小时抢得头柱香。清晨6点半,等待烧香的队伍已从北新桥直至雍和宫。7点,雍和宫开门迎客。排在队伍前列的38岁王先生烧得头香,他说,前天已在雍和宫门前守候,坚守48小时烧得头香。【全文】
多地寺庙头香引信众争抢
彻夜排队、摩肩接踵、隔墙扔香、高价炒作。大年初一,各地寺庙都挤满了抢头香的人。近年来,“抢头香”这一现象日益火爆,彻夜排队已是常态。每年都有各类大小事故发生,要么烧着头发、烧破脸,要么存在火灾隐患。为确保人员安全,湖南南岳大庙甚至停止了法会活动。佛教界人士则指出,一些人对“头香”理解存在误区。
点上头香许下新春愿望。各地寺庙在年初一的早上都被信众们踩破了门槛。在南京鸡鸣寺、栖霞寺、清凉寺、玄奘寺,赶来上头香的信众们都彻夜守候,为的就是能够拔得头筹。
据了解,江苏扬州一年一度的观音庙会曾引来10万人抢头香,警方排成人墙防踩踏,很多人没办法靠近香海,甚至把手中的香直接往里扔进去。而扔香的准头不够,往往会扔到前面人的头上或身上,有的则直接扔到了香海后面的山林里。
江苏省苏州市为配合
“烧头香”习俗的特殊需要,物价部门同意部分寺庙道观临时“提价”,如西园寺1月30日21时(除夕夜)至1月31日(年初一)6时对外开放期间,门票价格由平时的25元提高为50元。然而,即便如此,也难以阻挡如潮的香客。【全文】
何为头柱香
百度词条里的“头炷香”
作为一种民间的风俗,“烧头香”又叫“烧头炉香”,是拜佛、敬神的表现方式。也即信徒赶早到寺庙、道观或神祠,争取烧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烧头炉香的风俗由来已久,在宋代已盛行。但近年来宗教逐渐商业化,每当春节或一些重大节日来临,许多古寺名庙盛行拍卖高价“头炷香”。
民俗学家向云驹:
头炷香源于慈禧太后在皇宫的做法
那么,上
“头香”的风俗是何时开始流传的?民俗学家、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向云驹说,头炷香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在皇宫的做法,最早兴起是在东岳庙,后广泛流传。也有说法称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原指寺庙新年的“头炉香”,大年三十约11点至年初一1点之间,在这个时间段市民烧的第一支或是最后一支均可以算是“头香”。 【全文】
佛教界质疑
雍和宫住持胡雪峰:
头炷香非佛家的教义
春节期间,去雍和宫抢烧头炷香成为不少市民大年初一的打算。雍和宫住持胡雪峰表示,头炷香非佛家的教义,对个人而言,哪天来烧,都是新年的头炷香。
雍和宫管家康玉杰建议,春节期间雍和宫的开放时间为早7时至下午5时,如前往雍和宫敬香,无需自行准备燃香,雍和宫会为信众免费赠送足够的环保香。
雍和宫管家康玉杰介绍,为了减少燃香对空气的污染,雍和宫去年12月上旬起向信众免费提供环保短香,谢绝外香进入寺院。
实施赠香前,雍和宫日均燃香量在七八千把以上,每天清理的香灰和香杆平均能装两卡车。康玉杰说,赠香首月,雍和宫日均用香约4600把,由于香支规格大幅缩小,燃香总量下降了一半以上,产生香灰减少约三分之二。
管家康玉杰介绍,进入雍和宫大门处就有两个赠香点,信众每人可拿取一把环保香,
“每把香有61支,雍和宫一共十几个殿,每处都敬也用不完。”【全文】
清凉寺住持理海法师:
抢头香实在是人们对烧香这一佛教仪式的错会
“抢头香实在是人们对烧香这一佛教仪式的错会。”清凉寺住持、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理海法师说。他表示,一些人花钱买“头香”,以为有钱就能买到平安,烧高香就能实现愿望,在这背后是商人求利炒作故意错误引导信众,是对头香、高香的世俗化炒作,应当极力避免。【
全文】
社会评论
李忠卿:11万元抢头香是头脑发烧
不知从何时起,大年初一烧头香成了一种习俗或者叫民俗,忠实的信众们为了烧上第一炷高香,深更半夜便来到了寺庙排队蹲守,这种诚意令人感动。
或许是人流太密集的缘故,要想如愿以偿成为烧头香第一人并非易事,于是便有人提前20个小时排队,更有人愿意花11万多元,抢得一个烧头香的机会,不是土豪恐怕谁也出不起这个大价钱。
笔者由此产生一个疑问,烧头香与烧二香、烧三香有区别吗?果真能让人逢凶化吉、升官发财、长生不老,还能轮得到你吗?怕是早已被管理寺庙的人捷足先登了。可见,这种所谓的“理念”压根就有人为炒作的成分,是地地道道变相敛财。
想起一句古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今后面可否再加一句,烧香不在于迟早,心诚则灵。只要你真心实意去烧香拜佛,佛祖自然了如指掌,何苦在烧香上的顺序上争出个高低呢?
再说了大家都在第一时间争着烧头香,还会产生副作用,寺庙就那么大,人多拥挤之后极易引发踩踏事故,由此还可能引发山林、寺庙火灾,更会给大气造成环境污染,所有这些问题不知道信众们考虑过没有。
据说浙江某禅寺新佛殿供奉佛像开光,第一支上香叫价118000元。这显然不是烧香,而是名副其实的烧钱,与其将钱花在烧头香上,不如实实在在去从事慈善事业,帮助那些无助的人,果真如此,那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也能让你找到一种快乐与安慰。
以烧头香借机敛财,某些寺庙变得很世俗,不可理喻,奉劝世人睁大眼睛,谨言慎行,别被烧头香烧昏了头脑。但愿明年的大年初一大伙儿不再为烧第一炷香而不惜烧钱了。【
全文】
各地措施
雍和宫免费发环保香
记者昨天(1月30日)从东城城管获悉,从去年年底开始,雍和宫免费赠送环保香,同时禁止自带香支入内。城管提示市民远离无照香贩。
据了解,近年来,一些香客自己购买的贡香越来越大,其中掺杂了一些劣质香,在燃烧中产生很浓的烟雾。出于保护北京大气环境等考虑,去年底起,雍和宫开始免费赠送环保香,方便香客进贡,同时禁止自带香支入内。
城管部门表示,为避免香客花冤枉钱,在大年初一、初五、十五早晨
5点起将加大检查力度,严查尾随游客兜售劣质贡香及商品的商贩。【全文】
湖南南岳大庙:
今年停办“幸运香火”即抢头香民俗活动
湖南南岳大庙则于春节前宣布今年停办“幸运香火”即抢头香民俗活动。南岳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2014年南岳决定停办“抢头香”法会活动是为了确保南岳大庙古建筑安全和进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文】
佛教与香
佛教与梵香
梵香在随佛教传入中国过程中,吸收了中国本土文化,产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梵香品种。民间文献所记载的梵香品种非常之多,如:沉香、檀香、龙脑香、菖蒲、安息香、牛黄、郁金、苜蓿香、麝香、雄黄、枸杞、松脂、桂皮、白芷、香附子、丁子香、苇香、竹黄、细豆蔻、甘松、藿香、茅根香、芥子、马芹、龙花须等。《金光明经》记载有32种香料,《本草纲目》吸收佛教文化,对香料的梵语释名记载丰富,达到65种之多。这些香料的制成品有熏烧用的“熏香”,涂敷于身上的“涂香”,用香料浸制的香水香汤,用香料研磨成粉状的香末或香泥,有片状、块状的香木,还有用多种香料和合而成的合香。
由于香所具备的种种功能,各种佛事活动中几乎无处不“香”。诵经打坐、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佛事活动,都离不开香。因香而产生的仪式与术语也很多。信众入寺礼佛燃香,被称为“香客”;携香入寺礼佛之行被称为“敬香”或“进香”;信徒进香所施之财被称为“香资”;信徒众多的寺庙以“香火鼎盛”来形容;僧人做法事首先必唱《炉香赞》;法师在“香案”前燃香被称为“拈香”或“捻香”。斋主做佛事时须随主法僧人在佛前敬香,称为“上香”;替他人做佛事,则称为“代香”。施主设斋食供僧时,先以香分配给大众,行烧香绕塔礼拜的仪式,称为“行香”。礼佛的上乘境界重在虔诚,被称为“心香”;同信佛法,同在佛门,彼此往来的契合者,称为“香火缘”或“香火因缘”。专司焚香、燃灯的职务称为“香火”或“香灯”;司掌时间的职务,称为“香司”;僧人打坐以烧一炷香作为时间标准,因而坐禅亦谓之“坐香”;起坐后跑动绕佛,则谓之“跑香”;用于警策修行的形如宝剑的木板谓之“警策香板”,用于惩戒的谓之“清规香板”,佛殿谓之“香殿”,厨房谓之“香厨”……【
全文】
香在佛教中的作用
香道之中的香,主要分四种:沉香、檀香、龙涎香和麝香。即使是对“香道”这个名词感到陌生的人,相信都听说过这四种香。古人常说“沉檀龙麝”,四香之中以沉香为首。
沉香又有很多名字,例如密香、栈香、沉水香等,事实上是指香树上不同部位结出的不同品质的香。例如树皮结出的香称青桂香;树结的伤口上结的香按不同品质可分为角沉香、密香、鸡骨香、鸡舌香等;树主干上结出的为栈香;靠近根部则结为黄熟香;根部结出的香就叫马蹄香,分类极其细致。而且并不是一棵香树就可以结出这么多的香,需要精妙的气温环境状况的配合,所以沉香才会如此珍贵。
天然沉香味辛、苦、性温,归肾、脾胃、肺经。《本草纲目》中提到沉香时说它: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可以说,沉香是得雨露之精气的珍品,能疏通经络、辟邪安神、解风水之邪毒,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无怪乎佛家中的大师坐禅也需先焚香,借助香的作用凝神聚气,才能安然入定。除此之外,沉香亦能入汤入药,以汤药的形式对人体进行养生保健,例如黄熟香,就是最适合入药的香料。而香的精妙之处,至此才刚刚揭开帘幕。【
全文】
上香知识
上香的方法
①将香点燃后,②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③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④再举香齐眉,⑤之后,放下如第三动作,⑥开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注:本篇拈香之法全为在家居士所写,故与出家众所观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众如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全文】
相关链接
光明日报:天价“头炷香”烧的是什么
天价“头炷香”
,成为节日里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佛门本是静地,香火如此“炙热”,着实令人感慨和深思。那些去抢天价“头炷香”的人,不妨在这个万家团圆的祥和节日里,把心收回来,带着孝敬和感恩多陪陪父母,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传递自己的祝福;新春伊始,认真做好新的规划,鼓起信心和决心,勤奋工作,在新的一年里争取有更大的成绩。烧香拜佛祈愿,传达的是心中的美好愿望,而这些愿望的实现还得靠脚踏实地,靠勤奋努力,靠科学理性。【原文链接】
新年烧“头柱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香,在佛教文化和传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新闻图片,很多人在寺院里燃烧巨大的香,有的香甚至会超过两米高,非常夸张。个别寺院出售一些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价香,误导信众,使那些对佛法不了解的信众误以为烧越贵的、越高大的香,就越表示自己对佛菩萨的虔诚,佛菩萨就越会保佑自己。【我们在红尘中“势利”一些也就罢了,就别再把佛菩萨也想成那么势利了。】我们还常常看到很多人在寺院里烧香是一把一把的烧,火苗窜起很高,稍有不慎就会殃及旁边的人。上述这些都是不太如法的、不值得提倡的做法。
我们去寺院礼佛,以敬香来表达我们的虔诚和恭敬,这应该是一种真心的愿望或祈盼,一种愿力、悲心和菩提心的发露。因此,每一柱香都是一种愿望的表达和代表。
敬香,通常用单数,即一枝或三枝。一枝表示一心向佛。
三枝或者表示礼敬佛、法、僧;或者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恭敬礼佛;或者表示戒、定、慧;或者表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
上香的含义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以虔诚心恭敬供养三宝,并以此作为示范接引众生。
二、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的加持。
三、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应无私奉献。
四、表示点燃了戒定真香,蕴涵“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之意。【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