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一角(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石新荣 摄
“跟打工相比,现在虽然经营工作比较辛苦,但生活越来越好。”生于湖南的杨小米是侗族人,自从嫁到中国西南部山区省份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她的生活就发生了改变。
西江苗寨里,千户苗家鳞次栉比、依山傍水而居,是中国最大的苗寨。即使深居山岭,它的壮观、秀美与迷人的民族风情,也抵挡不住异乡游客们的步履。2008年,这里的村寨旅游渐渐起步,在外打工多年的杨小米嗅到了商机,于2011年在西江千户苗寨租了一栋两层结构的民居,开办了一家名叫“阿米苗家”的“苗家乐”。
所谓“苗家乐”,其实就是通常所称的农家乐,作为一种亲自体验田园风光、亲近自然的旅游方式,它已成为中国大多数城市周末旅游的主要形式,而以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为卖点的乡村旅游正日益被国内外游客认知和欢迎。
虽然是侗族人,但在苗寨生活多年的杨小米已经逐渐“苗化”了,唱苗歌、说苗话都不在话下。当上老板后,杨小米每天下午都要定时定点在自己开的餐馆里走上几圈,目的是检查桌子是不是干净、椅子摆放整齐了没有、地上脏不脏,并为迎接即将来就餐的游客做准备,人手不够时还要参加迎宾。
“店里请了20多名员工,旅游旺季我不但要自己去干活,周末还要把亲戚请过来帮忙才行。”杨小米说,她的苗家乐接待一天最多时可达300人,仅苗族特色餐饮一项,农家乐就净赚了20多万元。
初春的苗寨,和煦的阳光照耀着苍翠山谷中错落分布着数百栋吊脚楼,清澈的溪水从寨中流过,游客们争相在观景台上驻足留影,寨子的古街上,各式各样的民族店铺一字排开,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西江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寨,相对与东部发达地区,这里的经济相对滞后,连片起伏的山岭一度成为阻挡苗族人与外界交流的障碍。然而,大山阻隔却让这里优良的自然环境得以保留。
随着中国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拥有青山绿水的西江越来越得到外界关注,旅游、民族手工艺等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据统计,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接待游客39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亿余元。
在西江苗寨,像杨小米一样依靠“青山绿水”富裕起来的人还不少。黄光勇来自西江苗寨附近著名的“麻料银匠村”,据当地人说,这个村以做银饰闻名,村里人基本上从小就跟着父辈学做银饰,当地几乎所有知名的银匠师傅都来自麻料村。
这几年,西江苗寨旅游热度不断增加,黄光勇的银饰店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火。“银饰本身价格不高,来旅游的游客,看到银饰如果喜欢,肯定会带一个回去做纪念。”黄光勇说,仅靠卖银饰,他去年就收入10多万元。
当前,“中国梦”已成为助推中国经济更快发展、社会更加和谐、民众更加幸福的精神力量。对于杨小米和黄光勇来说,他们的“中国梦”其实简单而朴实。杨小米说,她希望政府把西江打造得更漂亮,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赚更多钱让家人过得更好。
西江千户苗寨一角(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石新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