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民族宗教

在版纳邂逅金色佛光

时间:2014-04-30 07:50:56  来源:网易  作者:
分享到:
  

  每一位走进西双版纳的游人,在惊艳于繁复华丽的热带植物同时,也会被西双版纳身上那层金色的佛光震撼,彷佛一脚踏进了一座金灿灿的圣域。

20140403111021e7b4e

曼飞龙笋塔。1/200s,ISO200,F/16

  数百年前,南传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这里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佛寺旁边或附近大多建有佛塔。
  
  这些佛塔基本上由砖砌成,外敷石灰、涂料,大多是实心。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圣殿。佛塔的样式主要有:缅式钟形佛塔、亭阁式佛塔、泰金刚座佛塔、八角形密檐佛塔,千姿百态。
  
  每一位走进西双版纳的游人,在惊艳于繁复华丽的热带植物同时,也会被西双版纳身上那层金色的佛光震撼,彷佛一脚踏进了一座金灿灿的圣域。

2014040311150564e76

曼飞龙笋塔。1/100s,ISO800,F/16

  佛祖的金脚印 曼飞龙笋塔
  
  曼飞龙笋塔在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北侧的小山丘上,塔园所在地,地势平坦,连基的子母塔屹立在塔园正中,子塔共有八座,与主塔形成八角之状。塔基周围有16个托莲圆柱。笋塔底座属多棱形弥座。底座南侧有一处深洞,洞内保存有一个长约0.9米,宽约0.8米的金色足印,民间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足印,据说是佛祖留给佛门弟子修建笋塔的标记。
  
  屹立于须弥座上的主塔与子塔都是多层葫芦相垒的圆锥形体,八座子塔的底座上各建有一个屋宇状拱门佛龛,佛龛宇沿用具有民族特点的浮雕装饰,人字形檐边上侧,饰有许多傣语成为“咪睐”的饰物,脊顶立着一座装饰性的小塔。8个佛龛内各供着一尊佛像。主塔的塔身用瓷砖贴面,中部设有四个佛龛,供有四尊佛像。笋塔的塔身以白色为基色,有黄、白、红、绿相间的槽台,具有鲜明的多层立体感。
  
  据史料记载,曼飞龙笋塔建于1203年,据传,释迦牟尼到此地讲经传教时,该寨名叫曼桂,佛祖正在苦口婆心地讲解佛教经典时,曼桂人不知何故,发出几声“尾龙”“尾龙”的呼喊,并迅速奔回村寨。佛祖十分生气,指责曼桂为“曼尾龙”(意为快速下逃之寨)后来人们自行将“尾”字改为“飞”字,使寨名变为曼飞龙。若干年后,当这里的傣族全部成为佛门弟子时,为了在哪里建一座佛塔而争执不休,于是佛祖便在此留下了一个足印,也就是上面提到过的那个塔座底下的金色足印。
  
  当地傣族人欢度傣历新年时,都要到塔园内举行“赎塔”(拜塔)的活动,会热闹非凡,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民俗爱好者,建议在傣历新年的时候到此游览。

2014040314141289fe9
  
  总佛寺。1/125s,ISO400,F/16

  金碧辉煌总佛寺 
  
  总佛寺位于景洪城区东南侧,坐落在曼听公园东南角,是西双版纳佛寺之首,昔为西双版纳宣慰使拜佛场所,现在是西双版纳佛门弟子朝觐的中心。
  
  据说寺庙始建于公元六世纪以前,现存的寺院是1989年重建的。总佛寺大殿屹立于院落中央,殿基高约一米,涂为紫红色,墙壁乳白色。砖木结构殿宇稿约7米,用古铜色挂瓦覆盖的屋面分为两个层次,上层为五面坡歇山式,屋檐与屋脊都形成三级台阶。下层为一面坡歇山式,两层间装有约一米高的隔檐板,屋面形状显得与众不同。五面坡屋脊正中屹立着三座造型不同的小塔,小塔两旁的屋脊上饰有陶质装饰。大殿门前的院心内建有一座底部为十字形的供台,供有金身立佛一尊,备有香炉烛台,供信徒膜拜敬香。

201404031418409440d 
  
  金色佛光。1/200s,ISO400,F/11

  总佛寺是西双版纳寺庙中等级最高的佛寺,州内各地佛寺主持不时前来参拜、议经;外地香客游人也常来朝拜,拜佛求经者参观问卜者络绎不绝,因此总佛寺的香火是当地最旺的,金灿灿的寺院和袅袅的香火相映衬,为美丽的版纳披上一层金色的佛光。
  
  低调金色曼阁佛寺 
  
  “曼阁”为傣族地名,意为哈尼族居住过的村寨。传说哈尼族南迁进入西双版纳时,在此渡江暂住,称此地为“打阁”,意为哈尼族渡口。后来,傣族在“打阁”近旁建寨,沿称曼阁。
  
  原曼阁佛寺始建于1164年,原址在“打阁”渡口北侧,1598年在现址重建。曼阁佛寺院内建有佛寺大殿、经堂、鼓房、门庭引廊。佛寺大殿墙壁用红砖筑砌,三面坡结构的重檐屋面,用传统的挂瓦覆盖。屋面上部呈人字形,状若两间宽度不等的房屋重叠,使屋面屋脊呈现中部高、两侧低的台阶状。屋脊正中装有一座精巧的陶塔,两侧有许多莲包状、火焰状饰物和龙、凤形陶塑。整座大殿给人一种古朴宁静的美感,没有夺目的光泽,经过时间打磨的金色像是在诉说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让每一个踏进这里的游人都不自觉地噤声、慢步、驻足。


  2014040314220653757 
  
  曼阁佛寺。20s,ISO400,F/14
  

  佛殿中堂是两行列柱抬梁结构,在列柱与墙壁之间架设副梁,建盖偏厦,副梁末端都安有伏象驮柱式饰柱,使房架结构显得别致古朴。殿堂靠西一侧设有一座约高2米的须弥座佛坛,供有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塑像。殿内还建有一个以七头小象为柱基的木质亭阁和一个诵经阁。举行拜佛和重大佛事活动时,佛寺主持登阁主持仪式、诵念经文。
  
  西双版纳摄影攻略

 2014040314045358ede 
  
金色佛光。1/320s,ISO400,F/8

  曼飞龙白塔

  建议拍摄时间:下午、日落时分
  
  曼飞龙白塔坐落在当地傣族居民生活区内,一般游客来的比较少,因此相对清静。曼飞龙白塔和“金佛”是主要的两个标志性建筑。拍摄前,建议绕行一周,以便寻找最佳角度。
  
  在顺光时,可通过寻找有趣或有特色的前景与之搭配;在逆光时,可通过借助日落与之搭配。为了实现暖意洋洋的效果,可将相机色温值调整到8000K-10000K之间。
  
  逆光会增大场景的光比,建议拍摄时要保证高光细节,之后可通过后期软件提亮暗部细节,亦可通过HDR方式进行拍摄。
  
  南传佛教建筑颜色艳丽,是其一大特点,因此建议采用色彩模式进行拍摄。走出曼飞龙白塔,会经过傣族居民生活区,可拍摄一些具有特色的建筑装饰及人生风情。

2014040314253262bec 
  
  
总佛寺。1/250s,ISO400,F/8

  景洪西双版纳总佛寺

  建议拍摄时间:清晨、上午时分
  
  总佛寺金碧辉煌,占地面积最大,游客最多。建议尽早达到,在游客大批涌入前,先拍摄全景。待人多时,可采用中长焦端拍摄局部特写。
  
  寺院中,有多个可供登高的建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改变拍摄角度,以达到满意效果。
  
  在拍摄大场景时,可寻找适当的元素做为前景,以增加艺术效果及纵深感。
  
  在拍摄特写场景时,反映建筑细节和带有上香者、僧侣的场景,是不可缺少的。


201404031429137b23b

傣族园泼水节。1/2500s, ISO800,F/5.6

  橄榄坝西双版纳傣族园

  建议拍摄时间:全天。以阳光明媚天气为佳。
  
  
  傣族园内有两个较大的大佛寺院,气势宏大且内饰精美,加之游客不多,所以很适合进行精细拍摄。拍摄大殿内景时,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采用广角镜头大幅度仰拍,利用线性畸变特点实现整体的汇聚效果;第二,采用广角镜头,使镜头与大殿立柱成平行角度,即可得到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视觉效果。
  
  园内现居大量居民,人文风情浓郁:特色民居、纺线、纺布等手工艺制作将成为拍摄的一大亮点。拍摄民居时画面可借助热带植物,以表现热带地域特征;拍摄纺线、纺布时,建议采用较慢的快门,虚化画面中较快的运动部分,从而达到虚实结合的动感效果。
  
  游客参与的“泼水节”热闹非凡。傣族人特有的彩色花伞极具艺术效果,采用低角度仰拍配合逆光效果,即可达到良好效果。拍摄泼水场面时,应采用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的快门速度),以凝固飞溅的水花及人们精彩的动作瞬间。
  
  西双版纳小百科

  
南传佛教。1/4s,ISO100,F/20

  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西双版纳地区的佛教就属于南传佛教范畴。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在教义上,南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

 201404031434177c804

傣历新年(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是每年的4月13日-15日之间,由于会举办泼水活动,便被大家称作“泼水节”。节日一般为3天,第三天里傣族人要到佛寺里听经拜佛,堆沙塔,滴水超度亡灵,浴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大家把新年到佛寺浴佛之水视为吉祥和幸福之水,可以消灾纳福,使人忘掉一切忧愁和烦恼,故将浴佛的水节余下来引用或互相泼洒,以表对彼此的祝福。当然,如果你赶不上傣族新年也没关系,在西双版纳傣族园里,每天都有“泼水节”给你过,保证你带走满满的祝福。
  
  

20140403143128a3a5d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