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晋中10月26日电 题:传统“乡土艺术”成山西一所大学必修课 作者 吕玮 “高校具有传承文化的作用。作为地方高校,我们有责任承担起当地传统艺术的传承工作。”26日,山西晋中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院长张润喜在大型原创小花戏歌舞剧《樱桃树》启动仪式上说。 随着时代变迁,山西的古老剧种遭受到了空前的生态危机。由于山西境内蜿蜒着吕梁、太行山脉,环境封闭,人们在自娱中自然产生了一县或几乡特有的戏曲形式,并成为了唯一的文化慰藉。但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剧目无力适应市场,只能成为千古绝唱。从官方到民间,如何长期传承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此次排演的剧目《樱桃树》是一部以左权小花戏为表演形式,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户太行山上农家与八路军血肉情牵的故事。八路军的孩子珍儿刚生下来十几天,没有奶水,就被寄养到太行山上的奶娘樱桃家。其的父母却由于当时战争的原因转移了,珍儿一直跟着奶娘樱桃一家生活。珍儿从小爱吃樱桃,奶娘樱桃为此栽了樱桃树。有一天,日本人得知樱桃家有八路军的孩子,樱桃迫不得已把自己的孩子玉儿交了出去。她的丈夫也因为保护玉儿牺牲在樱桃树下,表现了太行山区人民纯朴、善良、不怕牺牲的精神。 作为山西晋中的一所本地高校,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已将“左权小花戏”、“太谷秧歌”等当地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列入该院音乐系教学科目,并让学生通过排演歌舞剧的形式来消化知识。张润喜介绍,排练就是最好的课堂学习机会,学生们可以向排练过程学习,向扮演的英雄人物的精神气质学习,使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在举手投足、随口哼唱融入思想和内心。 “小花戏”是流传于山西晋中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中,最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又称为“文社火”。它起源的准确时日志书未载,据老艺人回忆,“文社火”于清朝末年已在辽州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原为民歌小调的表现形式逐步被舞蹈化后,渐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小歌舞剧。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院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前来授课。张润喜说:“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将来要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作为地方的高校,现在让他们开始学习民间艺术,将来就有机会教授给下一代,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传统民间艺术的代代相传。” “民间艺人成为主讲者,对于传统艺术的原味传承,是非常关键的。”山西地方文化保护学者刘红庆认为,对于越来越多濒临远去的山西古老艺术的来说,这或许将成为一种值得借鉴的传承尝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