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文化。长期以来,它成为一种禁区。在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中国,也不论是汉族还是彝族,都存有种种禁忌,性问题受到掩饰和回避,人们对“性”这一字眼和话题特别敏感。人类的性行为、性心理、性观念被严重扭曲,得不到科学的评价。 今天,当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人类越加注重反思和正确评价自身,并使之更有益地为自身服务,因而,性文化也就被人们当作研究的对象在科学领域里有了一席之地。 这里要谈的是,居住在中国西南部凉山地区,直至1956年仍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彝族的性文化。这里的彝族性文化,由于受它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模式等诸因素影响,因此,更具民族性特征。总的来说,彝族对性问题通常采取掩饰和回避,羞于启齿。笔者拟此文旨在于从民族学角度探析凉山彝族传统性教育、性道德以及性生活在恋爱、婚姻和家庭中的表现,文章采取详于述而略于论的方法,以期帮助人们对彝族性学问题的全貌有所了解,这对丰富人类性科学知识、研究性学文化现象具有一定价值。 由于彝族学领域至今还是一个尚待开垦的处女地,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去做,这里限于篇幅,诸如“凉山彝族恋爱、婚姻观的历史与现状及对策”、“对凉山彝族进行婚前生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凉山农村已婚夫妻计划生育常识普及的紧迫性”、“凉山彝族生育调节的历史与现状”、“凉山彝族对性功能障碍的认识及传统治疗法”、“彝族地区主要流行的性病及传统的疗法”、“凉山彝族性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凉山彝族对妇女生育魂的崇拜”、“凉山彝族浓厚的母系遗风”、“凉山彝族的生殖崇拜研究”等问题留待另叙,并诚请各学科、各民族的学者从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角度去开拓研究。 性文化既然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文化,那么,教育也应当同其它教育一样,必须接受一种正确思想的指导。这正如今天要对事物的现象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一样,不可能等到这些研究取得最后的成果后才开始进行性教育。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一个人在与另一异性的相互关系中得到性的感受,不论是幻想中得到,还是实际上得到。他的性状况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受的性教育、性观念等有关。凉山彝族因对性问题采取的是掩饰和回避的态度,所以对性教育也就采取在特殊范围对特定人员进行。据目前笔者所掌握的情况看,彝族未婚青年掌握性知识的渠道主要是从一些已婚男女那里了解,但很有限,尤其对人体生理知识,他们更是知之甚少,因而对许多现象只能通过宗教的形式来解释和解决。因此,人们往往对性问题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的观念。 凉山彝族平时善用极其含蓄的言行来表达性感情、理念性感情和接纳性感情,对性问题的直接接触及,唯有在青年的成人仪式、招魂促育仪式、治疗性功能障碍仪式和超渡祖灵仪式等特殊场所的仪式中例外,这时的主要目的带性教育的重要内涵,仪式中都有性器官和性生活的具体描述和动作,但这丝毫没有猥亵的意味。这一切都是为了后代人丁兴旺,所以人们十分认真、虔诚地对待。为了避免难堪,参加仪式者会因性别和年龄不同而不参加某些仪式。 凉山彝族性教育仪式种类繁多,因限于篇幅,笔者只重谈女子成人仪式和超渡祖灵仪式中的性教育。首先我们看性教育在彝族女子成人仪式中的反映。 作为彝族女子成熟的标,需要举行公开的成人仪式。仪式的进行主要视女子发育情况即月经初潮期而定,一般在十五至十七岁,也有个别十三或十九岁时举行的,但不可太晚或过早。多在女子单岁时择吉日举行,通常由母亲或年长而子女多、漂亮、能干的女性主持,仅限成年女性亲友参加,不许男子在场。 女子成人仪式是她告别童年步入成年的人生重要转折和标,父母十分重视,尤其是母亲,她最了解女儿的生理状况,是女儿的贴心人。在仪式临近前,母亲会为女儿备好必用的“扎尼”、多层的绣花头帕、新白褶裙,购买了颜色各异的珠子和银领牌等服饰品。举行仪式这天,妇女们像过节般喜气洋洋,富者杀猪打羊,大宴宾客,贫者杀鸡泡酒款待亲友、邻居。 仪式开始,妇女们尽情地说些逗弄少女的风流话和祝愿词,向她描述因性生殖器形象,祝她日后能找到一位阴茎粗状的丈夫。然后依次进行仪式中的每一程序。 第一程序,挥“扎尼”。由主持者用“扎尼”绕姑娘头部和下身,口念着有关性方面的“愿月经调和、性生活美满、有生有育”等祝福词。第二程序,改变发型戴上头帕。彝族女子成人前,发型为梳单辫垂于脑后,忌盘发于头,否则会伤害家人。举行成人礼后,发顶中分两股在耳后梳成双辫,头顶绣花黑色头帕,发辫交叉盘于头帕之上,此后忌垂发。额前的浏海用少许水打湿抹光,整齐发亮,以示少女情窦初开,秀丽端庄。第三程序,取耳线佩耳饰。彝族女子幼年时多用绿色丝线穿于耳垂部作耳饰,以后,被穿部位已成小孔,可佩戴饰品。第四程序,脱童裙著彩裙。彝族女子幼年时著浅色二截童裙,裙边镶一粗一细两条黑布边。 举行仪式后,她们穿红、蓝、黑等色彩对比度强烈的三截或四截长统百褶裙。换裙过程中,主持者口含冷水,一边喷洒在少女身上,一边口念∶“少女彩裙往下穿,姑舅之子往上来;莫乱伦、莫降级,同姓家支防在外,姑舅之子向里来”念毕,将彩裙从头顶向下给少女穿上。这些祝词实则是对初期步入青春期的少女进行的首次性教育,其意象征著少女穿上漂亮彩裙、告别美好童年、跨入青春门槛,使男人们非常的羡慕,追求少女的男性必将蜂涌而至。但是,贞洁是女性的美德,所以少女要随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莫在爱的海浪中失去平衡,丢失人生的风帆而坠入七情六欲的旋涡中损坏自己的名誉,应把青春完美地奉献给所爱的姑舅之子。仪式全过程进行完毕,男性即可参加,人们席地而坐,共进祝福餐。 以上少女服饰的变化,使得人们更能直观地了解姑娘成年与否,也更有利于男性对她们交往的选择。在彝族社会中,姑娘成人,可自由逛街、赶集、观看赛马等出入社交场所;可以交男友、找情人。即便有个别发生性行为(主要指“所地”方言地区),只要不违反等级和血亲的限制,一般不受习惯法的处罚;若是姑娘怀孕,男子则需赔礼或与之结婚即可。反之,未举行成人礼的女子会受到社会各界严格保护,不准调戏、奸污,更不准与之发生性行为。若发生此类事件,男子会遭全社会鄙视,并受习惯法的严惩,终身不能参加各种祭祖仪式活动,也就是不再被视为家庭成员。彝族谚语讲∶“好色莫奸幼”,这里的“奸”与汉语中的“奸”意义有别,往往是以禽类作爱时摆动翅膀的动作来代之,认为奸幼非人所为,而是禽器之举。 未成年则有性行为者(无论主动或被动)终身被视为不洁,严禁她参加各类红白喜事。更为严重的是,在他去世时,其停尸架与正常死亡者有别(这是彝族人尊严遭受的最大打击和伤害)。日后,儿女子孙为其举行超渡送灵时,也必须由“毕摩”单独举行一场“消痕法事”,她的灵魂才能回归祖界,被祖先接纳。 凉山彝族对上述性行为的习俗规定,正是对全社会进行性教育的内容,它非常有利于保护未成年女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因此,在彝族社会里,至今少有幼女被奸事件的发生。(马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