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文化产业

書畫作品版權保護研討會:書法繪畫界呼喚去偽存真

时间:2013-02-08 06:48:23  来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作者:
分享到:
  

  1月31日9點多,北京被濃重的霧霾籠罩著。在灰蒙蒙污濁的空氣中,冰冷的雪花洋洋洒洒地飄在路面上,讓每個走在路上的行人備感濕滑。然而,在如此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已是白發蒼蒼的杜大愷、馬振聲、謝雲等書畫界重量級人物卻趕到新聞出版總署二樓西側會議室,參加由國家版權局與中國文聯聯合舉辦的去偽存真——書畫作品版權保護研討會。紛至沓來的還有趙長青、范迪安、王亞民、范存剛、張平等來自藝術界相關協會、美術館、藝術品交易中心、法學院的六十余位代表。《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與會專家發出了一致聲音:呼吁對書畫作品加強版權保護並建立長效機制,杜絕以追逐利益為目的的書畫造假行為,特別是對惡意大量制售假冒他人署名書畫作品欺騙消費者的違法犯罪分子加大刑事打擊力度,同時要加強全社會的誠信教育,樹立道德觀念,強化行業自律意識,在書畫界倡導合法經營。

  “水”深莫測魚龍混雜 損害書畫作者合法權益

  看過王剛主持的電視節目《天下收藏》,都會對他手持護寶錘狠砸現代仿品的鏡頭印象深刻﹔看過成龍主演的賀歲大片《十二生肖》的影迷,可能會對片中男主角深入國際文物販子的造假工廠,揭露造假者利用高科技掃描技術等多種手段制作、臨摹大師真跡的故事情節記憶猶新。

  不錯,書畫界造假古來有之,而且造假手段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變化數不勝數,一直被收藏業界評價為“水”深莫測。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字畫等藝術品收藏熱的不斷升溫,一些不法分子瞄准這一市場,惡意制售大量假冒他人署名書畫作品欺騙消費者,一時間,贗品漫天飛。這種侵權盜版行為不僅損害了書畫著作權人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嚴重擾亂了文化市場秩序,甚至給國家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對於書畫作品的真偽鑒別,著名的鑒定家徐邦達先生提出了四點,即‘臨、摹、仿、造’,我又加上了一個‘印’,就是印制、印刷。”榮寶齋副總經理范存剛在研討會上如是說。“臨”就是臨摹﹔“摹”就是下面有真跡,上面鋪上紙。還有就是對於書法的勾嵌,然后填墨﹔“仿”是比較高級的做法,對於畫家的筆墨風格有深刻的了解,此外還研究他的性格、語言等因素,然后根據自己的意思創作,但是不署自己的姓名而署名家的姓名﹔“造”就是憑空臆造,由於時空距離,當代人對逝去已久畫家作品見得少,所以就會憑空臆造本不存在的名家作品﹔“印”就是依靠高科技印刷技術印刷出來的仿真品,為了求真,仿造者會在印刷品上面加一點顏色,加一點墨,或者加一個收藏章,這樣買主會以為是真跡而上當買走。

  “書畫作品的作偽作假行為,對社會的危害非常大,而且對已故和在世的藝術家都有很大的傷害。今天的會議我覺得非常有意義。”范存剛感慨道。據他介紹,齊白石一生畫了大約有兩萬多件作品,除去博物館、美術館、私人收藏及多少年的流失,其作品在市場上估計也就在4000多件。而現在有很多拍賣會上拍賣齊先生的作品,僅北京大約就有100多家,不計其數的“齊白石作品”在市場上交易流通,數量之巨大,“如果地下有知,齊老爺子也會叫冤。這次版權保護研討會,我想對老爺子也是個告慰。”

  和啟功先生曾經一起共事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家趙長青在會上說,啟功先生對於仿冒他姓名造假的事無可奈何。當時有人說潘家園某個地方賣他的假字比較多讓他去看看。啟功先生看了以后他也不說是真的還是假的,說“比我寫得好”。這也是啟功老爺子為書畫市場創造的一句名言,而且流傳到現在。大家都覺得啟功先生很幽默,其實作為一個大家,啟功先生對於造假行為既無奈也毫無辦法。到后來的沈鵬先生,他是我們書法學會的名譽主席,他的書法作品也經常被仿造,他不僅煩,也挺氣憤,找到協會讓我們幫他打官司,我們也曾經為此做過這方面努力,以維護他的權益。但是總是覺得這種現象屢禁不止,到處都是,非常棘手,非常難辦。所以說,書畫界泛濫的造假行為,確實嚴重地傷害了書法家的合法權益。如何去偽存真是整個書法界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

  提高鑒定資質門檻 加大對售假行為的懲罰力度

  面對書畫市場愈演愈烈的造假現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執行院長杜大愷分析說,現在書法繪畫市場偽作品的比例相當高,而且得不到有效遏制,不僅對藝術品的鑒定產生誤導,還會形成社會問題,影響、覆蓋到各個層面。全社會出現的收藏熱就說明了這一點,其實是一種驅利行為。有的人花大價錢、甚至把養老的積蓄都用上了而從一些所謂的拍賣行買的名人“作品”,最終卻被認定為是假的、仿造的,這種事情多了最終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這不僅僅是藝術界的鑒定問題,也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作為畫家杜大愷介紹說,現在書畫流通渠道大致是:拍賣會、畫廊、私底下的交易,從整體看交易量巨大。過去做畫廊生意的都是由幾代人傳承、家族式經營,他們的人才培養是經過長時間磨礪的,所以一般著名的畫廊都具有較高的鑒定水平和基礎。而如今的大部分拍賣行、畫廊起步時間很短,其專業鑒定水平有限,甚至並不具備鑒別真偽的能力,所以它們的交易行為往往會助推一些假書畫的流通與暢銷。鑒於此,我個人呼吁,國家版權局應建議教育部在藝術院校中增加鑒別藝術品真偽的專業門類和學科,以培養書畫等藝術作品方面的專業鑒定人才,這對於書畫市場上去偽存真具有長遠意義。此外,對拍賣、畫廊等售假行為也要進行懲戒。現在,拍賣行如果拍出來假書畫被人舉報了,只是把拍賣品撤下來就沒事了,不用承擔什麼代價。對此,必須依據相應的政策法規,對其提供假、偽品,特別是他們明知假、偽的前提下還繼續以假當真進行交易的行為予以懲戒。要形成一種法律保障制度,對整個拍賣、畫廊行業的經營活動從法律和職業道德層面進行規范和約束。書畫界做到去偽存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教育、法律、技術等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王志成表示,由於制售假書畫目前已形成地下產業鏈,其隱蔽性很強,給案件查處帶來很大難度,因此,打擊制售假書畫現象要兩措並舉:一是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大對書畫作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對書畫作品的版權保護力度,斬斷制售假冒他人署名書畫作品的利益鏈,追根溯源,深挖幕后違法犯罪團伙,重點查辦一批擾亂書畫市場秩序的大案要案﹔二是要研究探討保護書畫作品市場正常經營秩序的新模式,讓違法犯罪分子的違法犯罪成本大大增加。

  市場需要良性生態環境 全社會應樹立版權意識

  “版權保護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責任,作者的合法權益也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研討會上闡明了他的觀點。“不能指望通過一兩次研討會就能遏制假書畫猖獗現象,必須要建立嚴厲打擊的長效機制,這是書畫藝術界熱盼的,因為書畫作品市場繁榮需要良性的生態環境,假冒現象需要綜合治理。”

  范迪安還從美術市場消費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說,隨著當今中國普通百姓經濟生活的豐富,他們對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表現在對藝術作品需求越來越大,這也導致了藝術市場的空前繁榮,當然,他們對書畫市場中的制售假冒偽劣行為是深惡痛絕的。所以說,書畫界的造假行為不僅是對藝術家權益的侵害,更多是對廣大書畫消費者利益的傷害。因此,對書畫作品的版權保護,對書畫作品市場的監管,非常重要。他在發言中支招說,對書畫市場的打假行動必須依靠長期的綜合治理,重拳應集中在書畫市場的監管、查處、懲戒等方面。執法部門要下大力氣去摸清制假販假的市場銷售鏈條,運用媒體輿論工具,揭露造假者的黑幕,提醒消費者注意風險,這是人民群眾希望政府採取的最有力的舉措,中國美術館可以配合舉辦書畫作品真與假對比展覽。

  趙長青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第一,要在全社會樹立版權意識,要把它作為一個工程來長期對待,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輿論的聲勢——造假,不僅損害書法家權益,而且會傷害到每個消費者。同時,讓市場認識到,片面地受利益驅動,隻會使造假泛濫。第二,作為書法、美術行業協會,要積極引導會員加大自我維權的意識,積極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到侵害。第三,也要引導行業從業者加強自律。

  出席研討會的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平也呼應了幾位書畫作者的觀點。她說,現在是一個大眾收藏的時代,也是大眾文化傳播的時代,每位藝術家應該有維權意識。目前國外的藝術家也會面臨他們的作品被仿冒的現象,他們採取措施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經紀人或者是團隊來進行技術、司法維權。在我國,依據《著作權法》可尋求多種渠道的保護,如書畫作者可以通過向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侵權者造假行為來尋求行政保護,還可以通過民事訴訟或刑事立案來尋求司法保護。當然,我們在需求法治環境外,更應鼓勵社會倡導誠信依法經營,臨摹他人作品要真實署名。

  杜絕媒體為造假忽悠 正確引導大眾理性收藏

  近幾年隨著收藏熱,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紛紛大肆報道專家鑒寶、書畫作品被拍出天價等新聞,讓許多並沒有收藏基本知識的人也幻想著借“撿漏”發大財。正是部分媒體的渲染與鼓吹,也助長了書畫造假者生意的興隆。

  出席此次研討會的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就媒體這種忽悠行為進行了抨擊。他明確表示,以前收藏在中國是及其小眾的行為,而如今幾乎成了全民行為,這與媒體連篇累牘地過分報道有關。收藏與鑒定需要豐厚的知識積累,並不適合每個人。但現在有的媒體炒作所謂的“盛世收藏”,字畫能保值增值等言論,使收藏成了大眾行為,甚至成為民生問題,這種導向並不正確。作為媒體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媒體是什麼?導向是根本,真實是生命,文化是前提。媒體不能隻顧為拍賣行搖旗吶喊,而不顧作品真偽。我覺得現在媒體更應該做的事——揭露造假者不斷更新的造假手段,向收藏者發一些預警信號,提醒他們規避風險與陷阱。

  就此,范存剛在會上也呼吁媒體應提醒消費者要理性收藏,書畫鑒別要以作品本身說話,不能聽故事。“我們在經營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個情況,有些藏家送來作品進行鑒定,說是由其家屬、子女或者是專家提供的,這不能完全相信。另外,不要輕易相信出版物上的所謂作品集,因為即使出的書中有這個作品,但是這也有可能是造假者夾雜進去的,造假者會以此為據將假作品賣給你,這種做法會更讓買家容易上當,所以應該擦亮眼睛。”

  ■事件回顧

  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國家版權局反映,在北京、天津等地有大量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書畫作品現象,希望版權主管部門對此進行調查並予以查處。

  為進一步了解制售假書畫作品的有關情況,2012年清明節前后,國家版權局聯合北京市版權局、中國新聞出版報社對北京琉璃廠、潘家園古玩城等地區書畫市場銷售假書畫的情況進行了暗訪,並走訪了一些行內知情人士。通過明察與暗訪發現,近年來,隨著字畫等藝術品收藏的不斷升溫,一些不法分子瞄准這一市場,惡意制售大量假冒他人署名的書畫作品欺騙消費者,銷售假書畫的情況已經相當普遍並大體上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半地下產業鏈。

  為回應著作權人的訴求,切實維護公共利益,國家版權局在2012年4月23日主持召開了打擊假冒他人署名書畫作品行為工作座談會。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打擊假冒他人署名書畫作品行為要形成長效機制,同時要在整個社會樹立守法誠信的輿論氛圍,加強對公眾的教育與引導,在社會上營造制售假書畫違法、買假書畫不道德的輿論氛圍,讓制售假書畫行為人人喊打,建立起書畫藝術品市場新秩序。

  2012年5月,北京地區有關版權部門對榮寶齋一帶制售假書畫較為猖獗的地區進行了清查。此外,借去年6月在北京召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保護音像表演外交會議的契機,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迎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音像表演外交會議集中治理工作的通知》,將假冒他人署名書畫作品等列為整治的重點領域。在清查行動和專項整治工作結束后,公開出售假冒他人署名書畫作品現象得到一些遏制。但是,由於書畫造假古來有之,被業界稱為“水”深莫測,利潤豐厚,使整治書畫市場秩序成為一項長期、艱巨的工程。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