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在人们的概念中,画家就是和纸、墨、笔、砚打交道,销售画作应是经纪人和市场之间的交易。然而在国内书画界,经纪人制度还在摸索当中,因此销售画作的任务也多落到了艺术家本人和助手及相关人员的身上了。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的契约精神,同时又存在着巨大的利益链条,画家依靠所谓的“经纪人”做价格,而“经纪人”则靠画家生存,这中间必然存在相对的“阴谋”。
藏市调查
书画收藏中陷阱重重
“在苏州,通过经纪人来销售画作的艺术家不超过两成”!苏州画廊协会会长包铭山在公开场合表示,此言一出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因为仅从拍卖市场上来看,任何一家中型拍卖公司的当代字画绝不少于400件,成交金额甚至会高达上亿元,而这背后的委托方到底是谁?换言之,是谁在操控着当代画家的价格?
舆论的目光过多地关注在拍场上一掷千金的大佬,不单单是他们出手阔绰,还在于他们对于画家的运作能力上,一送一拍的功夫。他们成功地策划了艺术家们在市场上的价格高升,但是在一级市场上,尤其是刚从画家工作室出来的作品,是如何一步步地推向市场的。而更让人关注的是,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能力,可以在一个艺术家作品专场中掺杂伪作?而这不得不从艺术家身边最亲近的人说起。
在北京的一家老牌拍卖公司的秋拍中,通常会有一些当代画家的专场,全场数量在三十余张左右,一眼看过去风格迥异,注释中也极尽可能地说明这是某某画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事实则是画作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是伪作。对于这种情况,难道拍卖行业务人员没有辨别能力吗?难道艺术家本人能够容忍吗?笔者从该拍卖行的一位知情人士那里得知,这其实就是一个相互欺瞒的游戏。一般一个艺术家专场中绝大部分是真品,只是真品中包括部分的普品,而剩下的一部分则是一些老客户硬塞进来的,就是所谓的鱼目混珠,通常这些客户都和拍卖公司有密切的合作,碍于情面,拍卖公司也会塞一些伪作进去,因为对于拍卖公司而言,拍品能够流通才是王道。
一眼假的伪作上拍,画家不会有异议吗?当笔者表示疑问时,这位知情人士笑着说,画家怎么可能看完所有的作品,尤其是一些二线的画家,想要上拍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和拍卖公司发生这种矛盾。再者,有些不负责任的拍卖公司更为瞒天过海,画家甚至之前不知道有这些伪作上拍,图录出来之后也不会太多的关注,而拍卖公司又打着某某画家专场的旗号,买家自然不会再怀疑了。在这令人咋舌的游戏中,我们不仅惊讶于他们之间的这种有序合作,当笔者问及这些专场策划一般是谁来主导时,这位知情人士的话就更是让人惊呆,“只要是能够接触到画家画作的人,尤其是一些画家的助手,还有相关的行业人员,包括外围的销售人员等等,他们一般都会做这种专场的策划”,而次品和伪作也多是出自这些人之手。
笔会作品是艺术家最容易被私下交易的作品,笔会性质的作品多数是出于艺术家的赠送。大小展览上,总是会有一些人四处找艺术家求一幅“墨宝”,这些人员中多是一些艺术行业类的媒体人。这些笔会性质的作品,正规拍卖公司是不会上拍的,而如何能做到高价上拍,就是四处托关系塞到该画家的专场拍卖中去,这样很轻松地一张笔会性质的次品就流入到市场中了。
市场上最让人痛恨的伪作又是怎么从艺术家的眼皮底下流出的呢?首先得从这些助手的身份说起,他们多是一些美术类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些甚至是艺术家的学生,而对于艺术家的绘画风格他们自然是很清楚,再加上琉璃厂到处可见的造假小作坊,这些名家伪作的出现就轻而易举了,再加上艺术家的放任不管,导致这些伪作充斥市场。
业内声音
谁在为当代画家们担保?
当我们在谴责艺术家身边这些暗箱操作的人时,也不禁在思考除了经济上的诱惑,不良画家在利用他们抬高身价是不是也是对他们的一种默认呢?
作品一般有三种销售渠道,一是自己卖,如等客上门、自行叫卖等;二是通过本地和外地画廊、画店销售;三是直接进拍卖市场。其中,前者属于老传统;后两者属较新的经纪人销售模式。当然,还有少数书画作品参加展览后被相关机构收藏,但这种模式并不算销售。在当代字画的生态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画廊代理制度,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某一位画家之前并没有看到过其展览,对于他的市场行情也没有太多的曝光,但是往往是在一场拍卖会之后,就有数张作品流出,且价格并不便宜,这其中的猫腻就在于艺术家和销售之间的相互利用。
艺术家竟然成了拍卖场中的第三只手。“艺术家自己一般都有点高傲的情结,另外一方面就是缺少销售渠道,尤其是拍卖的渠道,那我们正好有这方面的优势,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让我们帮忙送拍”。业内人士郑玉民告诉笔者,他口中所说的送拍并不是正常的交易,大部分是做价格的行为,即委托+举牌,都由自己完成,纯粹是给艺术家做市场价格。小狄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毕业生,每月工资只有3000元,正当她觉得想要换份高待遇的工作时,一件让她自己都觉得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小狄平时做的工作是艺术家外围产品销售,这位艺术家想要做一下自己的市场价格,所以就想找一家拍卖公司合作,作品定价是80万元,他委托小狄进行送拍,小狄通过朋友找到了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由于是朋友的介绍,很顺利地就被安排上拍了,按照当时谈妥的报酬,小狄能够拿到1.6万元的回报,这对小狄来说,是半年的工资!而竟然如此简单就能赚得到,竟然是艺术家请求自己去做这件事情。
常年游走在艺术品市场交易的画商周先生表示,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了,尤其是在二线艺术家身上最容易发生,而对于枪手的报酬只不过是画价的十分之一,然后却能在市场上做出自己想要的价格,何乐而不为呢?在周先生看来,这种相互利用的链条早已经形成,并且这是一条畸形的链条。市场上的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哪些画作是做价格的,哪些是真成交的,当然不排除这个市场上有周瑜打黄盖的事情发生。
真相揭秘
大网下互为利用的畸形链条
在一张巨大黑幕的覆盖下,艺术家和这些相关人员安心地做着交易,在藏家鲁清汶看来,这不是去指责谁的问题,而是要思考这样一条畸形链条的产生究竟该如何去解决?他坦言,自己有时候一天会接待数名朋友要求看画,其中八成都是不靠谱的假画,这不仅让朋友很尴尬,也让自己很烦恼。这些从拍卖行和私人手中流传出来的画作,往往都会再继续流通,此后的某天又会到自己手中,这是业内的常态。
当下这条畸形的链条已经深入到艺术家和相关人员内部了,对艺术家来讲大张旗鼓地进入拍卖市场似乎不是件光彩的事情,而靠着相关人员能够做做价格,作为回报让这些人得到一些蝇头小利,在艺术家看来也是无可厚非的。同时销售画作本身并不是一件让人难以启齿的事情,但是对艺术家来讲,这却是十分影响自己精力的事情,而且对于一个想让作品在市场流通的画家来讲,这样耗费精力的打假,往往会让拍卖公司和画商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以后自己的画作在市场上流通就更加难了,所以艺术家有时候会选择三缄其口。这样一来,如何正规地销售画作,成为了艺术家的难事。
“其实发达国家和城市的书画销售已经很成熟了,画家通过经纪人销售的情况很普遍,这些国家和城市的画廊往往会选一两个或几个书画家签约,合同期间,书画家的作品由画廊部分或全部包销,书画家要参加商业活动则需经过画廊同意;此外,那些地方书画作品拿去拍卖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北京和上海等地区通过书画经纪人销售的量已经达到一半了。书画家的蛋糕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被经纪人瓜分了,但是在这些人享受利润的同时,还承担着策展、宣传、包装、推广、寻找买家等义务,这种方式对艺术家和经纪人来讲才是双赢的局面。”苏州画廊协会会长包铭山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场发生在当代字画界内的 “阴谋”,艺术家和相关人员都难辞其咎,在互相策划的同时,他们都忽略了这个市场的容纳度以及收藏者的接受度,虽然当代字画作为礼品越来越多地出现,但是真正的收藏者其实看重的更多是书画中的趣味,在越搅越混的艺术品书画市场,每个收藏者都保持了自己的警惕性。对艺术家而言,如何能够防止“家贼”不单单是需要管理,有些时候也需要洁身自好,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进行市场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