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十年艺术市场催热之下,全国各地纷纷掀起文化产业的浪潮,大力打造文化艺术创意园区模仿“798”,上海的M50、西安的曲江、北京的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等等比比皆是。然而这些打造起来的文化创意园区,除了建立之初红火一时不过多久便门可罗雀,即便是M50身处经济发达的上海也寂寞不堪。
了解798发展过程的人都知道,798最开始是艺术家工作室集聚区,逐渐是画廊、美术馆等相关艺术机构进驻,之后才变成今天时尚旅游的消费场所。从一开始,798艺术区的形成没有人规划也没有人组织,798之所以能够红火,游人如织,这和它一开始就是民间自发分不开。民间自发和人为规划、打造的结果不同,前者是自然而然,根植于民间,具备天然的受众,后者的动机明确,功利性强,全任规划,这两者的效果形成截然的反差,前者往往生机勃勃,后者往往急促而短命。
艺术市场红火的十年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大地推广的十年,各地都纷纷扬言要打造这个,打造那个,比如宋庄,同样是一个艺术家自发汇聚的艺术区,但是从前两年开始要打造所谓的“中央艺术区”,再到现在又要打造“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央艺术区”随着地方领导的换届早已不再提及,新官上任又成一路规则,宋庄依然大力打造着它那官方眼中的宋庄模样,只是变得和当地艺术家、艺术机构越来越没有关系。
再说前段时间闹得纷纷扬扬的“文化保税区”,又是另一个“打造工程”,我虽不能武断的断定歌华集团欲图打造的“文化保税区”一定会成为有一个文化烂尾工程,但是我们今天为什么都热衷于打造而不能从已有的艺术园区做起呢?如果这样的机构有这样的政策公关能力,无论是北京的798、宋庄,还是上海的莫干山、M50等等,这些都亟需享有文化政策的艺术产业园区,何不在其中选择合适的地区建立一个“文化保税区”的示范案例,非要另起炉灶去打造。
在现行的行政管理机制中,艺术圈也不例外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任领导往往意气风发的要行打造之举,待到领导换届之后,几乎那些前任打造的工程都无可避免的成为“文化烂尾”,这些说到底依然是体制的弊端,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行政折腾,正以民间财富的巨大牺牲为代价。
同时,只重打造而不重现行资源的维护与保养,隔离民间只会造成现有社会财富和信任的透支。如果摒弃798等几个重要的艺术园区而大力打造另一个毫无民间根基的全新艺术区,哪怕是享有政策的优惠,也很难在现行行政管理机制中走多远,并且798等已具规模的园区得不到政策的照顾只有濒临瓦解和改作他用的危险。如果这些根植于民间成熟的艺术园区纷纷瓦解,再试图全新人为去规划打造一个新园区,那么又能赢得多少民间资本的信任,这样的艺术区随着领导的更替,政策的改变又能走多远?
文化产业是一个长期建设工程,须要民间的资本和信任为基础。做好现有艺术园区的保护,努力去改善现有的行政管理机制,维系艺术园区每一个利益攸关方的合法权益,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机构,这才是行长远的利益之举,而非一味的热衷推翻已有打造全新。折腾民间资源,无论798高涨的租金还是今年搞得热火朝天撇开当地的宋庄艺术产业博览会,对于民间和当地而言只会自尝苦果,对于政府而言,无可避免牺牲的却是公信力的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