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晚于经济体制改革,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文化体制的改革现在还在大力的推动之中。在经济领域里,虽然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是市场经济的一系列模式在经济领域里相对成熟,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尤其是企业运营的方式,比起经济领域来讲要迟很多年,至少有十多年的差距。我国文化产业在最初时期强调了它的文化特点,现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看到文化产业也要通过产业的形态,通过投融资的方式,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通过一系列营销方式,使企业成为整个市场经济下的主体。这个过程与现实的发展有相当距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文化产业总体上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幼稚产业,比如它在发展的初期是不健全的。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介入经济领域的时候,因为它的归属和管理方式不同,带来了大量人员属于非经济领域的人参与管理、领导、推动。因此,文化产业的经济层面,包括企业发展、市场运营的方式等,都有相当大的缺陷。 其实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并不完全是劣势,而是有它的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考虑调动更多的人才或者吸引更多的人才,包括经济领域里有着相当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科技人才、法律人才,会计师、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上市公司、风险投资、金融运营等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进入到文化创意的企业中,这样的企业才能迅速发展。最近三年,这种形态正在形成,包括风险投资、天使基金、运营上市公司的人才、懂得现代企业制度的文化管理人才都开始进入到这个领域,并且他们获得了更大的动力,也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但是在五年前,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很多人不愿意进入这个领域,因为它作为幼稚或者初期的产业,还没有那么高的经济回报,也没有那么高的产业成熟度。现在我们呼吁,包括知识产权的法律人才、现代金融运营人才、企业管理制度人才都能够大批进入到文化创意企业。作为企业,产业和经济才是它的命脉所在,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它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迫切地需要提升它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同时需要大量的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所以科技人才可能需要大量的进入到文化创意企业中,以提升企业或者整体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从发展的情况来讲,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有自上而下的特征,这种特征现在已经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了它的前瞻性,在推动过程中的速度以及执行力。但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普遍存在着的是不问需求,我们所谓的需求是虚拟的,觉得会有人掏钱,建成了很多类似的政绩工程。这些工程很多都是拍脑袋决策造成的,比如拍脑袋想让这个地方变成一个工业设计产业中心,是这么设计的,但是考虑的是不是周到,周边的人群是多少,消费水平如何,周围的需求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最终的渠道是国内还是国外,还是国际上其他的合作集团?做过什么样的调查,在未来的推测上有多少风险,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等等,这些考虑得都不是非常多。在这种需求不明的情况下,最容易做的就是抄袭别人成功的案例再建。所以现在有一个很普通的现象,多、滥、杂、小、低,低是水平比较低,滥。是数量太多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没有考虑到后发的优势,其实后发恰恰可以向更高层次发展,应该汲取前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要审慎行事,具有前瞻性的看准了一路走下去。 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北京、上海这样人才聚集的地方,各地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瓶颈的制约,可能会遇到诸如财力、人才、当地消费习惯的制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好是外向型的还是内需型的。比如云南是要迎接全国、全世界的人到那儿去,你是不是也能做到,有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要通过什么方式把别人的需求变成现实的消费,让人们愿意掏钱来到这里。过去我们产业发展的方式在中央的一声号令之下动作快,发动得也很快,各级政府都行动起来了,关注它,尤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形成了全面大干快上的局面,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冷静思考,需求到底在哪儿。 需要说明的是需求正在变化中和酝酿中。在中国关于需求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次与国外不同的现象,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按照国际规律应该会有一个较大的需求增长,到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我们估计会有上万亿的需求,但是这两个都没有实现。但是从去年以来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我们人均GDP达到四千三百美元的时候,一个新的态势正在显现。举个例子,我们有一部影片叫《失恋33天》,这个片子在艺术电影界可能评价不高,但是票房收入确实很高,达到3.6到4亿以上,得到了几十倍的回报。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80后、90后是消费主体。我们发现消费社会的来临有时是以消费者的代际更替为特点。新一代的80后、90后觉得花几十块钱看这场电影是值得的,但是可能40后、50后、60后的人,觉得花几十块钱看这样一个电影心里很别扭,他们觉得不值,他可能会花很多钱去买房子,但是不愿意花这几十块钱去看这场电影。这种消费思路的展开,消费群体的代际转换,让社会整体上开始了一个新的消费时代。所以很多人在满足于把本地传统资源开发出来的时候,忽略了要看看主流消费群体在哪里,他们喜欢什么。比如国内建了很多个传统文化类型的旅游胜地,从公共服务角度看是十分有必要的,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如果完全把它变成了产业形态,就要考虑,谁愿意来到这里,谁愿意来掏钱,愿意掏多少钱,这些都需要事先想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