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至,各式各样的“月饼”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品。“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一块月饼圆圆满满,不仅寄托着中国人的无限亲情乡情,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专家表示,月饼首先是一种文化符号,其次才是一种美食。中秋吃月饼,应该尝出它的“文化味”和“亲情味”。
我国月饼模子收藏专家、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月饼原本是祭月时的一种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再后来渐渐成为中秋的节令食品和互相馈赠亲友的礼品。”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余》一书中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可见,月饼很早就成了中秋节的一个标志。
作为吉祥物,月饼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图案大都以祈求吉祥如意,向往福寿康宁,讲究多福多寿多子孙为主题。在中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山西、山东、天津和北京等地,中秋节的月饼上大都刻有嫦娥和月宫的形象。这些纹饰,让中秋的家人团聚更增添了温馨、祥和和优美的色彩。
随着时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和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但遗憾的是,如今的中秋节,月饼的商业外延被无限放大。月饼成为人们送礼的工具,“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中秋节原有的文化味、亲情味,被浓浓的商业气息冲淡了。
每一个节日,都是民族文化长期沉淀的结果。王来华表示,月饼不仅承载着中秋节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极浓的人情味道,更传承着古老和淳朴的中国文化。在物质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只有让中秋节回归本真,让月饼不再“变味”,才能让传统节日焕发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