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记者北京9月28日讯(记者刘鲲鹏) 北京市在2013年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举办“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为全方位、有深度的解析本次活动,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栏目与北京市文资办共同推出特别节目“文化消费是什么?”系列访谈。当前,文化消费和文化投资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一个是拉力,一个是驱力,在文化产业下一轮发展当中扮演着非常积极的角色和重要的推动力量,文化消费与文化投资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本期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研究员、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彭中天先生做客节目,并邀请到武岳峰资本投资合伙人曾昭晖博士作为嘉宾主持,在访谈中彭中天先生和曾昭晖博士认为,文化消费和文化投资既可一分为二,又可合二为一,两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彭中天、曾昭晖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特别节目“文化消费是什么”。中国经济网裴小阁/摄
北京大学研究员、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彭中天先生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特别节目“文化消费是什么”。中国经济网裴小阁/摄
武岳峰资本投资合伙人曾昭晖博士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特别节目“文化消费是什么”。中国经济网裴小阁/摄
文化产业发展将促进文化消费水平提升
目前,学界有说法,当一个国家人均的GDP超过5千美元之后,这个国家的文化消费会进入一个所谓的拐点、一个繁盛的一个时期,针对这种观点,彭中天认为,这是一个国际上共同认可的一个观点,文化消费是无时不在,无人不有的,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当5千美金这个数点到了以后,它会出现拐点,那就是一个爆发性增长,那这个原因很简单,也就是说5千美金是人的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以后,开始追求对精神的需求,这是人的这种消费层次所决定的。所以我们经常用学术的话来讲叫二元价值容介态,就是人又要有物质的,又要有精神的,同时得到提升,而随着人的这种发展,就是人的幸福指数,一定是物质的比重在下降,精神的比重在上升,所以人的幸福指数才会提高。
针对北京当前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水平,彭中天认为,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那么主要的文化资源集中在北京,北京又是一个旅游人口城市,所以在北京是完全可以率先拉动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一种精神需求,它是一种非刚性的需求,所以它这个和所谓的实体经济的这个有区别。文化消费有它的特殊性,文化消费有时候不是消费促进生产,而往往是生产促进消费,就是文化需求,它不是刚性需求。它是需要刺激,需要引导,要依靠这些这个专业人员或者是这些有创意的人员,通过创意产生一种新的形式,表现形式来吸引大家,刺激大家。
文化投资缺乏数据支持 产业发展需要商业模式
针对部分投资人认为文化投资,难度比较大,周期比较长的问题,彭中天认为,文化投资周期未必长,其实文化项目里面因为,目前,我国文化真正的产业化程度不高,都是项目性的公司,工作室居多,或者是以个人的这种号召力来吸引投资。所以由于产业化程度低,协作化程度差,所以它的不确定性太多了,由于它的不确定性,那么对投资来讲,都是冲动性投资居多,我国文化产业冲动性投资居多,缺乏数据就敢投。在这个方面,欧美有些国家配套很好,我们国家缺乏数据支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在刚刚说除了产业化程度低,项目型公司多以外,再一个缺乏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可复制,一般投资先要投资可复制的东西,叫可以有序发展,这种模式的东西是比较受投资者青睐。
对此话题,曾昭晖认为,融资难但不一定周期长,例如,很多项目型公司,拍电影3月就拍完了,做一场演出,排练两个月,一星期就演完了,所以周期长不一定对。在解决文化产业数据问题上,曾昭晖表示,通过技术手段,尤其互联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统计到相关数据,但还是要建立健全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创意、版权、资金投入构成文化价值
彭中天认为,在文化消费和文化投资中,创意、原创版权以及资金投入,劳动付出的尊重问题。构成了文化价值,我们过去把财富都是看作是硬财富,其实整个社会的财富是由硬财富和软财富构成的,文化就属于软财富,如果它是一种财富,那么你要获得这种财富,就应该付出你的成本,这里面呢就是说如果我们国家现在倡导要做一个创新型的社会,如果你不从源头,从知识产权,从版权,从这种劳动创造创意去保护的话,没人愿意去创作,所以在我们的资本市场,由于这是个虚拟经济的典型的东西,但是它却是走的实体经济那条路,所有跟这个虚拟相关的一些指标,它是不能折算成财富价值的。所以我们中国的股市就缺乏创新,因为你不保护,不鼓励,就不会有创新,文化也一样,所以在价值观上要认识到,要尊重文化,承认它的价值,这就是我想说的。
文化消费和文化投资既可一分为二又可合二为一
针对文化消费和文化投资的发展关系,彭中天认为,既可一分为二,又可合二为一,当资金总量一定的时候,一个人可能又是投资者又是消费者,这之间是叫一分为二的关系。但又可以合二为一这就是文化的特点,文化消费行为和别的行为不一样,它有些消费行为就是一种完全的愉悦,但有一些消费行为会带来投资行为,比如说一张画,你买了一张画,放在家里看着很愉悦,这是消费,结果一不小心过了两年,这个画家成名了,这张画可能翻了十倍二十倍了,你就变成了文化投资了,你的消费转化成了投资了,它这没有必然性,但如果这张画后来没有成,就是说被市场所最追捧的时候,其实你也不吃亏,我每天看着心情愉快,这就纯消费行为。
曾昭晖认为,文化投资有时也是要看趋势,比如说现在这个画家可能刚刚出道,但我看好他,我可以把它先买下来,因为我看到这个未来的趋势,投资投趋势,三年之后卖,就是不光是拿回成本了,所以投资和消费是一样的。
文化金融“桥梁”需产权、鉴定、评估、流通市场支持
在谈到文化产业和金融投资之间的联系时,彭中天认为,文化产业和金融投融资之间的桥梁需要四个桥墩,分别是产权、鉴定、评估和流通市场。文化要进入市场一定要产权,产权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我们所有的改革我说了只要不触及产权的都是假改革。第二,文化产业吸引金融需要公认的评估报告,银行不能评估,我要你一个社会中介的一个评估报告。第三,文化产业中还有一个确认真假的问题。第四,要一个退出通道,也就是文交所,可以随时可以变现的问题,要有二级流动市场,具备这个条件,银行一定把钱给你。
对于,如何平衡文化消费与文化投资的发展关系,彭中天认为,两者不可偏废,文化消费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它又是用来检测文化产业和文化投资的标准之一,当投资拉动不了消费的时候,说明投资取向内容甚至渠道可能都出了问题,所以两者之间是个互相的一种依存关系,但反过来,文化的特点是投资又促进消费,如果通过投资产生了更好的文化产品,是可以创造一种需求,因为,文化需要创造需求,它不是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