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文化产业

光明日报评:我们该怎样享受旅游文化?

时间:2013-10-14 08:5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袁跃兴
分享到:
  

  国庆假期这几天,我们关注新闻,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各地旅途、旅游景点,堵车严重、环境受损、人满为患、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一些报道。

  来自故宫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2日故宫接待游客17.5万人,超过故宫测算的游客量上限一倍多。四川九寨沟景区由于游客太多,发生滞留现象,导致交通线路瘫痪,拥堵数公里长,景区出动武警维持秩序。在浙江绍兴、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景区都出现了游客“井喷”的局面。而自驾出游的人则被堵在高速路上动弹不得,被挤在景区没法下山。景区也很“闹心”:到处都挤满了人,到处都是被随手丢弃的垃圾,再美的景色也打了折扣,再珍贵的历史文物也面临着“危险”。这样一个好好的假期为什么变得这么闹心,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的确,这些年来,因为大众休闲文化意识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的旅游热持续不衰,的确拉动了一部分国民经济消费的需求。尤其是故宫、庐山、华山等著名旅游景点,既是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又是最吸引人的观光胜地,在黄金周来临之际,人们争相奔赴这些著名景点旅游、观光,以至游人如织,人满为患,确是中国人在节日旅游的一个特色。

  这几年,每年我也都要作二三次外地之游,但是现在,我却感到外出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越来越感觉是一种累事、苦事、烦心事——所到旅游景区、景点,几乎到处人满为患,原本是清雅、安静的文化或自然景点,却充满了人群聚集地般的喧嚣之声及浓厚的商业气息。这种感受,其实很多人已经体验过了,或者说,这种失去情味、自然、自由、原始的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文明生活中的弊病。

  如同对于歌剧和油画这些艺术品一样,人们旅游的品味和爱好,也显现出每一个人不同的审美能力。有些人愿意和一群人摩肩接踵、前呼后拥地赶着去参观风景区,结果造成旅游的趣味和品质大打折扣,这种集体性的旅行或旅游,真的正是在失去旅游文化的精神意义和审美意义。

  也有旅游经济方面的人士分析,如今,凡到了国庆黄金周这样的较长假期,中国假日景区拥堵成为常态,这有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假日制度的安排,所以,我们的假日制度是不是给了人们自由选择这样一个空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现代生活中的旅游文化,有的经济学家曾经这样解释:旅游,是现代社会中都市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所以,从一种生活方式上说,旅游,就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也是一种出于修养、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进行社会交际等原因的旅行。这是旅行或旅游的文化意义所在。

  我们每一个有过美好旅游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亲身体验,旅游或说旅行,能够让我们如此直接地、真切地、生动地、诗意地接触、贴近和走入浩大世界、多彩人生,也使我们在这个旅行的过程中对生命进行了沉思和回味,甚至,还满足了我们一种冲破都市安逸生活后的精神冒险。所以说,旅游文化的本质意义,应该是更自由、更自然、更加个性化的,也更能突现生命主体精神的一种追求。假期,我们怎样享受旅游文化,是该值得认真思考一下了。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