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董静)“这里的东西真不少,好多我都见过。”9月25日,在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内,一位85岁的老奶奶指着展厅的农耕器具表示,看着这些东西就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往事,感觉很亲切。 自2012年12月30日正式开馆以来,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迎来了四面八方的参观者,截至9月初,已登记的参观团体数达到114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据了解,作为我省首家高校博物馆,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的特色可以简要概括为五个字:一是“中”,就是立足于以河南省为主要区域的大中原,努力挖掘和生动展现中国中部地区的农耕风貌;二是“近”,就是以当下为历史立足点回望过去,重在记载和展现近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刚刚消逝和正在变化的事物与境况;三是“深”,以大量文字展板深入挖掘和揭示“人”“物”“事”“境”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突出研究功能和教育功能;四是“全”,就是全方位展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设18个展厅22个部分,努力勾画中原农耕文化的全景图;五是“真”,展品不求外观华丽,但求真品真实,宁缺勿仿、宁旧勿新,目前的2000多件藏品均为来自民间的真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反映传统农耕风貌。 该馆负责人表示, 传承历史文化,教育并福及后世子孙,正是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开馆的用意所在。为加大宣传农耕文化的力度,该馆将于今年年底开通专题网站,以更好地发挥公众教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