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龙中国甲金文字研究专家,中国将军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书画学会金石雕刻艺术专家委员会的主任。经常参加国家各种书法篆刻比赛并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在他的人生足迹中,篆刻、书法已经成为他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用一张纸、一支笔、一把刀、一块石支撑着一个艺术梦想,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这门篆刻技术。我们走进了宋明龙的艺术天地。宋明龙告诉我们这是一对精心雕刻的寿山石“对子印”,他捐献给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市筹委会,表达对家乡举办全国农运盛会的支持。这“对子印”采用的是珍贵的寿山石全红朱砂原石和田坑黄石雕刻,上书“展农运风采”、“创中原辉煌”。双印并列,方正红亮,寓意热情好客的南阳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到南阳观光旅游、考察洽谈、投资置业,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道路漫漫,奋力登攀 记者看到,他的作品奖有:2009年作品入展“中、韩、俄国际美术书法作品展”,2010年参加“首届全国古玩珠宝艺术收藏品交易会”并作为特邀参展商,举办个人篆刻作品展。同一年,广州“九州国际古玩城”开业大典活动中,受筹委会特别邀请参加开业大典,并举办“宋明龙先生篆刻展现场会。” 宋明龙,字昆鸿,南阳人。1969年出生在社旗县桥头镇一个农村家庭。自幼留心翰墨,酷爱书法,性格沉稳,聪明好学,少怀壮志,曾暗暗发誓,努力做一个书法家。宋明龙家境贫穷,他上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帮村里邻居写对联,一副对联1角钱,赚来的钱贴补家用。在周边邻居的夸赞和老师的鼓励下,宋明龙越发对毛笔字感兴趣,就更勤奋练习毛笔字。在一位邻居张大哥的精心指导下学习书法,临写一些书法贴,邻居手把手地教他执笔、用笔和临摹。他一看字帖就有兴趣,小学期间他就很快上手,进步很快,表现出一种超常的悟性,日新月异,令全家人喜爱。上初中期间,他就有了学习书法的自觉,每逢夜晚、节假日、星期天,做完作业就勤奋地临帖。从此,他学习书法的信心倍增,一发而不可收。1987年,宋明龙参军在广西贵港53024部队服役,服役期间还坚持练习书法,爱好古文化的他,渐渐地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宋明龙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己要学习的很多。在部队,他没事就自学篆刻,有时候自己拿着木头进行篆刻。服役期间,曾在军民文化活动中,拜南宁陈正老师为师,学习甲金文字。后有拜李贺忠为师正式学习汉印。在学习过程中,他又受印翁黄明亲授并专习汉代官制铸印之篆宋明龙在老师的指导下,如鱼得水,如木逢春,仿佛进入了他梦想中的艺术世界。宋明龙经常告诫自己,学习不能贪多求快,不能囫囵吞枣,不能全面开花,要一笔一画地学,一字一字地写,一帖一帖地临,一碑一碑地摹,先扎实基本功,再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进军。他求精不求快,求深不求多,扎扎实实地学,一步一个脚印。一年四季,寒暑易节,都在墨池中生活,终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宋明篆刻学得比较到位。他临摹过的书法形神兼备、真假难分。这是一种基本功、童子功。在古代的大书法家中不少人都有这种本事。宋明龙的书法基本功令人望尘莫及。 特色夺目,春风扑面 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独秀之花。起于秦汉,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及青铜器具上的图案、文字,便是篆刻艺术的结晶。当今,篆刻艺术已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许多书画、篆刻爱好者,大多能篆刻出一枚枚精美的印章。印章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的统一体,而书法又是篆刻的基础。古人所说的“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便是此理。书法造诣越高,就越能溶于胸中、运之于腕下。然而,篆刻又不同于书法,在方寸之地显出万千气象,不但要懂书法,更要懂章法,即布局与构图,得法者妙趣横生。说着,宋明龙现场便给我们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福寿”,“竹林虎父”等作品,又分别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字的来源,例如:“人”,“母亲”、“父亲”等。 宋明龙说,篆刻艺术技术性很强,对人的身心锻炼也是深刻的,因而十分有益于养生健身。篆刻技术需要腕力,这种腕力的使用又是十分精细的。他说,这种腕力是锻炼出来的,非一日之功。想把腕力锻炼得有力且稳、准、狠,并没有什么捷径,只有多刻,多实践。在这日久天长的磨炼中,你的手臂、手腕、手指得到了最完善最全面的运动和提高,无疑对你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说着,宋明龙拿起一块自己在福州淘回来的寿山石,轻轻放在打磨机上进行打磨,打磨几下拿出来看看,轻轻用手擦拭一下,等把雕刻面打磨平以后,便拿起工具认真地雕刻起来,享受着篆刻的喜悦。记者看到,宋明龙雕刻的右手暗暗使劲,使得每次雕刻,都有粉末出现。 宋明龙的篆刻作品有特色、有情趣、有境界、有魅力,充分展示和反映出了“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朱光潜语)的篆刻艺术特点。 宋明龙还经常与书画爱好者、篆刻爱好者切磋技艺,他还会把多年珍藏的寿山石拿出来相互学习,互相提高。在问及他的理想时,宋明龙显得非常有兴致。说道:“这些年我也得到了不少行业内的荣誉称号,至于什么奖项,我都不在乎,只要是有这项活动,我们能够参与,也是为了提高咱们的文化艺术的素质。”梦想没有大小之分,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为梦想的执着奋斗。 转自[传媒联合网]http://www.zgcmlhw.com/xwzx/shuhuajingpin/2012-09-14/36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