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教授徐国彬退而不休取得卓越科研成就 曾参与奥运场馆、国家大剧院工程设计 拥有39项发明专利 由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教育分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作为支持单位的“著名科学家徐国彬教授学术报告暨新闻发布会”于2013年1月19日在北京国宏宾馆举行。来自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资深土建专业的教授、专家及媒体记者50多人出席会议。国家人事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程连昌,国家铁道部原副部长国林,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栗兰苔,国家教育部高校司办公室原主任、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毛金铸,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峰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对徐国彬教授退而不休取得卓越科研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会议由《今日科苑》杂志社主编、《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杂志社副主编、传记文学作家陈家忠主持。
徐国彬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矩偶理论及工程实践》学术报告,得到了专家的推崇。 徐国彬教授生于1938年12月16日,原籍广东中山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八中,在学期间曾获得“北京市五好学生”证章。并保送赴原苏联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ГСН专业学习。在苏学习期间,曾获得“苏联优秀生”称号、奖章。 1960年毕业回国后,申请到边疆工作。被分配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工学院担任教学工作。讲授四大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砖石结构)以及四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后被内蒙工大评为“五好教师”。 1977年5月改革开放后,调到北京交通大学,在陈英俊教授领导下成立振动研究室。一直为研究室的硕士、博士生讲“随机振动课”。1989年,公派赴美,在美国新泽西州、SIT 理工大学当访问学者,受业于世界知名地震专家Sidny. Bog ,并经他推荐到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实习和协助带博士研究生实验课。1990年回国,一直为国内外研究生用英语讲授“随机振动理论”、“随机振动实验 ”、“随机测试技术及数据处理”、“地震工程”、“高等钢结构”、“拓扑学 ”、“索膜张拉结构 ”、“工程中的模糊、混沌理论”等课程,从事多项工程设计、分析及重大工程事故处理。 2003年,徐国彬教授退休后除继续工程项目的研发外,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从事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上。对牛顿传统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理解,研发出“矩偶理论”,矩偶理论可有望广泛用于建筑工程和交通工程。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设计中。 他在注重深入理论基础研究的同时,善于将其研发的新理论、新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到目前为止研发产品应用于工程实际中近200多项 ,主持工程设计、计算及工程事故处理40余项。特别是研发的产品在首都国际机场四机位机库、南京长江二桥、天津海河桥、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台电视文化中心等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徐国彬教授简介 徐国彬教授生于1938年12月16日,原籍广东中山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八中,在学期间曾获得“北京市五好学生”证章。并保送赴原苏联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ГСН专业学习。在苏学习期间,曾获得“苏联优秀生”称号、奖章。 1960年毕业回国后,申请到边疆工作。被分配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工学院担任教学工作。讲授四大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砖石结构)以及四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后被内蒙工大评为“五好教师”。 1977年5月改革开放后,调到北京交通大学,在陈英俊教授领导下成立振动研究室。一直为研究室的硕士、博士生讲“随机振动课”。1989年,公派赴美,在美国新泽西州、SIT 理工大学当访问学者,受业于世界知名地震专家Sidny. Bog ,并经他推荐到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实习和协助带博士研究生实验课。1990年回国,一直为国内外研究生用英语讲授“随机振动理论”、“随机振动实验 ”、“随机测试技术及数据处理”、“地震工程”、“高等钢结构”、“拓扑学 ”、“索膜张拉结构 ”、“工程中的模糊、混沌理论”等课程,从事多项工程设计、分析及重大工程事故处理。 转自[传媒联合网]http://www.zgcmlhw.com/jiaodianxinwen/puguangtai/2013-01-20/5943.html
|